青光眼是以特征性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病理性眼压增高为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的疾病,不及时治疗可致失明。其症状因类型而异,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有发作期、间歇期、慢性期不同表现;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早期症状轻,进展期和晚期有视野缺损等;开角型青光眼早期症状少,晚期可失明;先天性青光眼在婴幼儿和青少年期有不同症状。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孕妇、高度近视人群、糖尿病患者各有注意事项,定期眼部检查对高危人群早期发现青光眼至关重要,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保护视力。
一、青光眼概述
青光眼是一组以特征性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的疾病,病理性眼压增高是其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眼压升高会对视神经造成损害,进而影响视力,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失明。
二、青光眼的症状
1.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发作期:患者可出现剧烈眼痛、头痛,疼痛可沿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向眼眶周围、鼻窦、耳根、牙齿等处放射。同时伴有视力急剧下降,严重者仅存光感。还会出现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这是由于眼内压急剧升高,刺激迷走神经和胃肠道所致。眼部检查可见眼球混合性充血,角膜水肿呈雾状或毛玻璃状,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
间歇期:症状缓解,眼压恢复正常,视力可部分或完全恢复。但此期随时可能再次发作。
慢性期:由急性发作期转变而来,眼痛、头痛等症状减轻,但视力逐渐下降,视野进行性缩小。
2.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早期:一般没有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在劳累、情绪波动或长时间阅读等情况下出现轻度眼胀、头痛、视物模糊,休息后可缓解。
进展期:随着病情发展,眼压逐渐升高,视神经和视野开始受到损害,患者可能出现视野缺损,表现为看东西时周边视野逐渐缩小,但中心视力可能仍正常,因此不易被察觉。
晚期:视力严重下降,视野明显缩小,甚至仅存管状视野,行动受限。
3.开角型青光眼
早期:多数患者无任何自觉症状,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轻微眼胀、视力疲劳和头痛。
进展期:眼压波动较大,视神经逐渐受损,视野出现缺损。患者可能在不知不觉中视力下降,日常生活中可能表现为夜间视力差、阅读困难等。
晚期:视力严重受损,视野极度缩小,最终可导致失明。
4.先天性青光眼
婴幼儿型:患儿常表现为畏光、流泪、眼睑痉挛,这是由于高眼压刺激三叉神经末梢所致。眼球增大,角膜横径超过12mm,外观上可见眼睛大而水汪汪的,称为“牛眼”或“水眼”。随着病情发展,角膜可出现混浊,视力发育受到严重影响。
青少年型:症状与开角型青光眼相似,早期多无明显症状,病情进展后可出现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
三、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可能同时患有多种疾病,对疼痛的耐受性较高,症状可能不典型。因此,老年人应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尤其是有青光眼家族史、高度近视、糖尿病等高危因素的人群。若出现眼胀、头痛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2.儿童:先天性青光眼多在婴幼儿期或青少年期发病,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眼睛情况。如果发现孩子有畏光、流泪、眼球增大等异常表现,应及时带孩子到眼科就诊。对于儿童青光眼的治疗,要充分考虑其生长发育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3.孕妇:孕期女性身体激素水平变化较大,可能会影响眼压。孕妇若出现眼痛、视力下降等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自己的怀孕情况,避免使用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在治疗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孕妇和胎儿的安全。
4.高度近视人群:高度近视患者的眼球结构发生改变,视网膜和视神经相对脆弱,患青光眼的风险较高。这类人群应注意保护眼睛,避免长时间用眼,定期进行眼部检查,以便早期发现青光眼。
5.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可引起眼部血管病变,影响视神经的血液供应,增加青光眼的发病风险。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定期检查眼底和眼压,及时发现和治疗青光眼。
四、总结
青光眼的症状因类型不同而有所差异,部分类型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因此,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对于早期发现青光眼至关重要,尤其是有青光眼家族史、老年人、儿童、孕妇、高度近视和糖尿病患者等高危人群。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保护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