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良好用眼习惯,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间、保持正确用眼姿势;适度进行户外活动,增加阳光照射时间、参与多样户外活动;合理饮食营养均衡,摄入富含维生素食物、保证矿物质摄入;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关注不同年龄段检查频率、根据自身情况调整检查,这些措施有助于预防老花眼及维护眼睛健康。
一、保持良好用眼习惯
1.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间: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会加速眼睛调节功能的衰退,日常应注意合理安排用眼时长,例如每连续用眼30-40分钟,就应休息10-15分钟,可以向远处眺望或者做眼保健操等,让眼睛得到放松,这对于预防老花眼有重要意义。不同年龄段人群近距离用眼耐受程度不同,年轻人相对可稍长些,但也不宜超过1小时,中老年人更应严格控制,一般30分钟左右就需休息,因为随着年龄增长,眼睛调节能力本身在下降,过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会加重调节负担。
2.保持正确用眼姿势:阅读或使用电子设备时,要保持正确的姿势,眼睛与书本或屏幕应保持33厘米左右的距离,身体坐正,避免弯腰、驼背等不良姿势。不正确的用眼姿势会使眼睛处于不正常的调节状态,长期如此容易引发视力问题,包括加速老花眼的出现。比如弯腰低头看书时,眼睛调节压力增大,睫状肌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久而久之会影响眼睛的正常调节功能。
二、适度进行户外活动
1.增加阳光照射时间:研究表明,适度的户外活动能降低老花眼的发生风险。每天保证一定时间的户外活动,让眼睛接受充足的自然光照射。因为阳光中的紫外线等光线刺激可以促进视网膜分泌多巴胺等物质,有助于维持眼睛的正常生理功能,对晶状体的代谢等起到积极作用。儿童时期增加户外活动时间,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成年后老花眼的发病几率;成年人也应每周抽出一定时间进行户外活动,如每周3-5次,每次1-2小时左右。
2.参与多样户外活动:可以选择散步、跑步、打球等多种户外活动形式。不同的户外活动对眼睛的调节有不同的锻炼效果,比如打球时需要不断关注运动中的物体,眼睛会不断进行远近调节,有助于锻炼眼睛的调节能力,从而对预防老花眼有帮助。像乒乓球运动,在快速的来回击球过程中,眼睛需要迅速调整焦距以看清快速移动的球,长期坚持打乒乓球等运动,对眼睛调节功能的维护是有益的。
三、合理饮食营养均衡
1.摄入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A、C、E等的食物。维生素A对眼睛的视网膜功能有重要作用,能维持正常的视觉,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有动物肝脏、胡萝卜等;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保护眼睛晶状体等免受自由基的损伤,柑橘类水果、草莓等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也有抗氧化功效,能延缓眼睛的衰老,坚果、橄榄油等是维生素E的良好来源。一般来说,成年人每天应保证摄入足够的这类维生素,通过合理搭配饮食来获取,例如每天吃100-150克的胡萝卜,或者适量食用柑橘类水果等。
2.保证矿物质摄入:矿物质如锌等对眼睛的正常功能也很重要。锌参与眼睛内多种酶的合成等过程,有助于维持眼睛的代谢等。瘦肉、海鲜等食物富含锌,可以适当摄入。同时,像硒等矿物质也对眼睛有益,可通过食用鱼类等食物来获取。在饮食中要注意营养的全面均衡,不能挑食偏食,这样才能为眼睛的健康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基础,降低老花眼的发生风险。
四、定期进行眼部检查
1.关注不同年龄段的检查频率:年轻人可每1-2年进行一次眼部检查,主要检查视力、眼压等基本项目;中老年人应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眼部检查,除了视力、眼压检查外,还应包括晶状体状况、眼底检查等。因为随着年龄增长,眼睛的各种结构和功能会逐渐发生变化,定期检查能及时发现眼睛的异常情况,如早期晶状体的轻微混浊等问题,以便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干预,延缓老花眼等眼部问题的进展。
2.根据自身情况调整检查:如果本身有近视、远视等屈光不正问题,或者有家族眼部疾病史等情况,应适当增加眼部检查的频率。比如有高度近视家族史的人,可能需要更频繁地检查眼底等,因为高度近视相关的眼底病变风险较高,而通过定期检查可以早期发现并处理,同时对于老花眼的预防和早期发现也有帮助。特殊人群如糖尿病患者,由于高血糖容易影响眼部血管等,更要密切关注眼部情况,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因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等眼部并发症可能会加速老花眼相关眼部结构的变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