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心衰竭可出现多种体征,包括颈静脉怒张,因右心房压力升高致颈静脉回流受阻;肝脏肿大且质地韧、有压痛,肝-颈静脉反流征阳性,压迫肿大肝脏时颈静脉怒张更明显;身体低垂部位水肿,由体循环静脉压升高等致组织液生成增多;还有胸水、腹水,胸水双侧多见、右侧常见,腹水因腹腔脏器淤血等;以及发绀,因体循环血液氧分压降低、还原血红蛋白增多所致,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有相关病史人群的体征表现各有特点。
一、颈静脉征
颈静脉怒张:右心衰竭时,右心房压力升高,致使颈静脉回流受阻,表现为颈静脉充盈、怒张,且在坐位或半卧位时,颈静脉搏动更明显。这是右心衰竭较常见的重要体征,其发生机制主要与右心排出量减少,右心房淤血,压力升高,使上腔静脉回流受阻有关。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如儿童,若存在右心衰竭,也可能出现颈静脉怒张,但由于儿童血管较细等特点,表现可能相对不典型;在不同性别上无明显差异;生活方式方面,长期高盐饮食等可能增加右心衰竭风险,进而影响颈静脉征的表现;有心脏病史的人群,原有心脏基础疾病导致心功能逐渐减退,更容易出现颈静脉怒张等右心衰竭体征。
二、肝脏体征
肝脏肿大:肝脏淤血肿大是右心衰竭的重要体征之一,肝脏常呈对称性肿大,质地韧,有压痛。右心衰竭时,右心排出受阻,导致体循环淤血,肝静脉回流受阻,引起肝脏淤血肿大。在儿童中,肝脏肿大可能影响其腹部体征的判断,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综合评估;女性在妊娠等特殊生理状态下,若合并右心衰竭,肝脏肿大的表现可能因生理状态而有所不同;生活方式中酗酒等可能加重肝脏损害,影响肝脏肿大的程度及相关表现;有肝脏基础疾病或心脏病史的人群,肝脏肿大的情况需要更谨慎评估,因为原有疾病可能相互影响。
肝-颈静脉反流征阳性:当压迫肿大的肝脏时,可见颈静脉怒张更明显,称为肝-颈静脉反流征阳性。这是因为压迫肝脏使回心血量增加,而右心不能将回心血量充分排出,导致颈静脉回流受阻加重,从而出现颈静脉怒张更明显的现象。不同年龄人群中该体征的判断标准可能因身体发育等因素略有差异;性别对该体征本身无影响,但不同性别因基础疾病等不同可能影响其出现;生活方式中过度劳累等可能影响该体征的观察;有心脏或肝脏病史的人群,该体征的出现可能提示右心衰竭的严重程度。
三、水肿
身体低垂部位水肿:右心衰竭时,由于体循环静脉压升高,毛细血管静水压增高,组织液生成增多而形成水肿。水肿首先出现于身体低垂部位,如站立时多见于足踝、胫骨前,仰卧时则多见于骶尾部。其发生机制主要是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肾血流量减少,继发性醛固酮增多引起钠水潴留,同时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等。儿童由于组织间隙特点,水肿可能先从眼睑等部位开始表现,但随着病情进展也可出现低垂部位水肿;女性在月经前期等特殊时期,水肿可能有一定波动,但右心衰竭引起的水肿主要与体循环淤血相关;生活方式中长时间站立等可能加重低垂部位水肿;有心脏病史或下肢静脉疾病史的人群,右心衰竭时水肿可能更明显,需要注意与其他原因引起的水肿相鉴别。
四、其他体征
胸水和腹水:胸腔积液多见于双侧,也可单侧,以右侧较为常见,这是因为右心衰竭时体循环静脉压和肺静脉压同时升高,使胸膜毛细血管静水压增高,导致胸水形成。腹水则是由于腹腔内脏器淤血,肝窦淤血压力升高,组织液漏入腹腔所致。在不同年龄人群中,胸水和腹水的表现可能因身体对液体潴留的耐受等不同而有差异;女性在妊娠等情况下,若合并右心衰竭,胸水和腹水的出现可能增加诊断和治疗的复杂性;生活方式中大量饮水等可能加重胸水和腹水的程度;有肝脏疾病或心脏疾病史的人群,胸水和腹水的出现提示右心衰竭可能已处于较严重阶段,需要综合评估心、肝等多器官功能。
发绀:右心衰竭时,体循环血液中的氧分压降低,还原血红蛋白增多,可出现发绀,多见于口唇、指甲床等部位。发绀的发生与组织缺氧有关,右心衰竭导致血液回流受阻,肺循环淤血,影响气体交换,使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从而出现发绀表现。不同年龄人群中发绀的观察可能因皮肤颜色等差异有所不同;性别对发绀本身无影响,但不同性别因基础疾病等不同可能影响发绀的程度及相关表现;生活方式中吸烟等可能加重缺氧情况,影响发绀的观察;有肺部疾病或心脏疾病史的人群,发绀的出现提示右心衰竭可能伴有较严重的缺氧情况,需要密切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