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上牙龈肿痛有局部和全身因素,局部因素包括萌出性龈炎、口腔卫生不良、牙齿局部刺激;全身因素有感染性疾病、营养不良。应对建议包括局部护理(保持口腔清洁、局部冷敷)和针对全身因素调整(治疗感染性疾病、营养补充),低龄儿童和青少年有特殊护理提示。
一、常见原因
(一)局部因素
1.萌出性龈炎:多见于儿童乳牙或恒牙萌出时。乳牙萌出时,牙龈覆盖牙面,随着牙齿逐渐穿出牙龈,局部牙龈组织可能出现红肿、疼痛,一般在牙齿完全萌出后症状会逐渐缓解。例如,孩子在6-12个月左右乳牙萌出时,上牙龈可能因牙齿萌出刺激而出现肿痛情况。恒牙萌出时同理,青少年在恒牙萌出阶段也可能出现上牙龈肿痛。
2.口腔卫生不良:孩子如果没有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食物残渣、菌斑等容易堆积在上牙龈处。菌斑中的细菌会产生有害物质,刺激牙龈组织,引发牙龈炎症,出现肿痛。比如,孩子饭后不及时漱口,睡前不刷牙,长期如此就容易导致上牙龈肿痛。不同年龄的孩子都可能因为口腔卫生不良出现这种情况,尤其在青少年时期,因学习等原因可能更易忽视口腔清洁。
3.牙齿局部的刺激因素:如牙齿的锐利边缘、不良修复体等。牙齿在发育过程中可能存在边缘不光滑的情况,或者佩戴不合适的牙套等修复体,长期摩擦上牙龈,引起牙龈肿痛。这种情况在换牙期儿童或佩戴正畸装置的青少年中较常见,换牙期牙齿替换可能导致局部牙齿形态不规则,而佩戴正畸装置的孩子如果装置不合适则易刺激上牙龈。
(二)全身因素
1.感染性疾病:如感冒、流感等全身性感染性疾病,可能引起身体免疫力下降,从而导致口腔牙龈的局部抵抗力降低,容易继发牙龈炎症,出现上牙龈肿痛。例如,孩子患感冒后,可能会伴随口腔上牙龈的肿痛症状。各个年龄段的孩子都可能因感染性疾病引发上牙龈肿痛,尤其是抵抗力相对较弱的婴幼儿和儿童时期。
2.营养不良:缺乏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时,可能影响牙龈的健康。维生素C参与牙龈组织的代谢等过程,缺乏时牙龈容易出现出血、肿胀等情况,进而可能表现为上牙龈肿痛。比如,长期挑食、饮食不均衡的孩子,容易出现营养不良相关的牙龈问题。在儿童时期,尤其是幼儿期和学龄前期,若饮食结构不合理,就易发生这种情况。
二、应对建议
(一)局部护理
1.保持口腔清洁:年龄较小的儿童,家长可使用柔软的纱布蘸取温水轻轻擦拭孩子的上牙龈及口腔其他部位,清除食物残渣等。稍大一些的儿童,要教导其正确刷牙,每天早晚刷牙,饭后漱口,保持口腔清洁卫生。比如,3岁以上儿童可使用儿童专用软毛牙刷,按照正确的刷牙方法(巴氏刷牙法)进行刷牙。
2.局部冷敷:对于因萌出性龈炎等引起的上牙龈肿痛,可在肿痛部位适当进行冷敷。用干净的毛巾包裹冰袋,每次冷敷10-15分钟,每天可进行数次。冷敷可以收缩血管,减轻牙龈的肿胀和疼痛,但要注意避免冻伤孩子的皮肤。不同年龄孩子都可采用冷敷缓解肿痛,但要注意操作安全。
(二)针对全身因素的调整
1.感染性疾病应对:如果是感染性疾病引起的上牙龈肿痛,要积极治疗原发感染性疾病。对于感冒等常见感染,可让孩子多休息、多饮水。但要注意,儿童用药需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用药。各个年龄儿童的感染性疾病应对需遵循儿科用药和治疗原则,尤其低龄儿童更要谨慎处理。
2.营养补充:调整孩子的饮食结构,保证营养均衡。对于缺乏维生素C的情况,可多给孩子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橙子、猕猴桃、西兰花等。在不同年龄阶段,要根据孩子的咀嚼能力等调整食物形态,例如幼儿可将水果制成泥状等。同时,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挑食、不偏食。
三、特殊人群提示
(一)低龄儿童
低龄儿童(3岁以下)口腔护理时要特别小心,避免使用过硬的物品擦拭或清洁牙龈,防止损伤牙龈组织。在应对感染性疾病时,由于低龄儿童肝肾功能尚未发育完全,用药需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不能随意使用成人药物。同时,低龄儿童的营养补充要通过合适的辅食等方式进行,保证营养全面,以维护牙龈等口腔组织的健康。
(二)青少年
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口腔卫生维护方面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如正确刷牙、使用牙线等。在应对牙齿局部刺激因素时,若有牙齿边缘不光滑等情况,可在医生评估后进行相应处理;佩戴正畸装置的青少年要注意选择合适的装置,并严格按照医生要求进行口腔护理,减少对上牙龈的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