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肿痛常见局部因素有牙龈炎、牙周炎、智齿冠周炎、龋齿等,全身因素包括内分泌紊乱、血液系统疾病、营养不良等;局部表现为牙龈红肿、疼痛程度各异,影响进食、睡眠和情绪;预防需保持口腔卫生、合理饮食、定期检查,应对可局部处理、关注全身情况,不同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牙龈肿痛的常见原因
(一)局部因素
1.牙龈炎:牙菌斑、牙结石等局部刺激因素长期存在,会引起牙龈组织的炎症反应,导致牙龈红肿、疼痛,一般在刷牙或咬硬物时容易出血。研究表明,约70%-90%的成年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牙龈炎,菌斑堆积是主要致病因素,口腔卫生较差的人群更易发生。
2.牙周炎:是由牙龈炎进一步发展而来,除了牙龈炎症外,还伴有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等,患者会出现牙龈肿痛、牙齿松动等症状。牙周炎的发生与细菌感染、全身因素(如糖尿病等)有关,全球范围内成人牙周炎的患病率约为11%-50%。
3.智齿冠周炎:多见于智齿萌出不全或阻生时,智齿周围的牙龈组织发生炎症,表现为牙龈肿痛、张口受限等。智齿冠周炎在18-25岁的青年人群中较为常见,由于智齿萌出位置不足,细菌容易滋生引发炎症。
4.龋齿:当龋齿发展到较深的程度,累及牙髓时,可能会引起根尖周组织炎症,进而导致牙龈肿痛。如果龋洞未及时处理,细菌感染向周围组织扩散,就会出现牙龈红肿、疼痛等症状,有龋齿的人群中约有一定比例会出现继发的牙龈肿痛情况。
(二)全身因素
1.内分泌紊乱:女性在月经期、妊娠期等特殊时期,体内激素水平发生变化,可能会导致牙龈组织对局部刺激的反应增强,出现牙龈肿痛。例如妊娠期牙龈炎,据统计,约20%-50%的孕妇会发生妊娠期牙龈炎,与孕期雌激素水平升高有关。
2.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白血病患者由于异常白细胞在牙龈组织浸润,会导致牙龈肿胀、疼痛,同时还可能伴有牙龈出血、发热等症状。血液系统疾病引起的牙龈肿痛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出现需高度重视,白血病患者中牙龈受累的情况约占一定比例。
3.营养不良:缺乏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时,会影响牙龈组织的正常代谢,导致牙龈脆弱、容易发炎肿痛。长期偏食、节食的人群容易出现营养不良相关的牙龈问题,维生素C缺乏时,胶原蛋白合成受阻,牙龈组织的韧性降低,易发生炎症。
二、牙龈肿痛的表现及相关影响
(一)局部表现
1.牙龈外观:牙龈红肿,颜色可能由粉红色变为暗红色,质地变得松软,有的患者牙龈表面还可能有糜烂或溃疡形成。
2.疼痛程度:疼痛程度因人而异,可为轻度的胀痛,也可为较为剧烈的跳痛,在进食、触碰牙龈时疼痛可能会加重。
(二)对生活的影响
牙龈肿痛会影响患者的进食,导致患者不敢用患病一侧的牙齿咀嚼食物,进而影响营养的摄入。同时,疼痛还可能影响患者的睡眠和情绪,降低生活质量。例如,因牙龈肿痛无法正常进食,可能会导致机体营养不均衡;长期受牙龈肿痛困扰,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烦躁等情绪问题。
三、牙龈肿痛的预防及应对建议
(一)预防措施
1.保持口腔卫生:每天早晚正确刷牙,使用牙线或牙缝刷清洁牙缝,定期洗牙(一般每年1-2次),清除牙菌斑和牙结石。正确的刷牙方法能有效去除口腔内的食物残渣和细菌,如巴氏刷牙法,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
2.合理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如橙子、苹果、西兰花等,保证营养均衡,增强牙龈组织的抵抗力。避免过多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减少对牙龈的刺激。
3.定期口腔检查:定期到口腔科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口腔内的潜在问题,如龋齿、智齿萌出异常等,并尽早处理。
(二)应对建议
1.局部处理:如果是牙龈炎、牙周炎引起的牙龈肿痛,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等进行含漱,起到消炎杀菌的作用。对于智齿冠周炎,局部可使用生理盐水、过氧化氢溶液交替冲洗智齿周围的牙龈袋,然后涂抹碘甘油等药物。
2.全身情况关注:如果牙龈肿痛是由全身因素引起,如内分泌紊乱、血液系统疾病等,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例如,妊娠期牙龈炎患者在分娩后一般会有所缓解,但孕期仍需注意口腔卫生;白血病患者则需要针对白血病进行相应的治疗。
3.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牙龈肿痛多与龋齿、口腔卫生不佳有关。家长要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如监督儿童刷牙、避免儿童过多食用糖果等甜食。若儿童出现牙龈肿痛,应及时带其到口腔科就诊,避免延误病情,因为儿童口腔问题若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影响恒牙的发育。
孕妇:孕妇出现牙龈肿痛要特别注意口腔卫生,由于孕期特殊的生理状况,用药需谨慎。一般优先选择局部的保守治疗方法,如通过洗牙、局部冲洗等缓解症状,同时要加强营养,增强自身抵抗力,以应对孕期牙龈易受影响的情况。
老年人:老年人牙龈肿痛可能与牙周炎、全身疾病(如糖尿病等)关系密切。老年人要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全身健康检查,控制好全身疾病,保持口腔清洁,对于有牙齿缺失的老年人要及时修复,以维持口腔的正常功能和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