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出血不是独立眼病,是多种眼病和全身疾病共有特征,由视网膜血管破裂出血致眼底组织渗血。常见病因有视网膜血管性疾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等)、老年性黄斑变性、外伤性因素、其他全身疾病(高血压、血液病等)。临床表现有视力改变、眼前黑影飘动、视野缺损。诊断靠眼底检查、影像学检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治疗原则是针对病因治疗、促进出血吸收、手术治疗,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妊娠期女性治疗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眼底出血的定义
眼底出血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眼病,而是许多眼病和某些全身疾病所共有的特征。它是指视网膜血管破裂出血,血液渗出于眼底组织中。
二、常见病因
1.视网膜血管性疾病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会损伤视网膜血管,使血管通透性增加、闭塞等,从而导致出血。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病程较长的糖尿病患者中,相当比例会出现视网膜病变及眼底出血情况,约有25%-40%的糖尿病患者在发病10-15年后会出现较明显的视网膜病变相关眼底出血表现,且随着糖尿病病程延长,发生概率逐渐升高。
视网膜静脉阻塞:包括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和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多见于老年人,高血压、高血脂、血液高凝状态等是常见诱因。例如,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时,静脉回流受阻,血管内压力增高,容易破裂出血,据统计,50-60岁人群中视网膜静脉阻塞的发病率相对较高,且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
2.老年性黄斑变性:多见于50岁以上人群,是导致老年人视力丧失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眼底新生血管容易破裂出血,研究表明,在65岁以上人群中,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的患病率约为0.4%-1.0%,且随着年龄增长患病率逐渐上升。
3.外伤性因素:眼部受到外伤,如撞击、挫伤等,可直接导致眼底血管破裂出血,这种情况在有眼部外伤史的人群中发生,例如建筑工地工人等从事高危职业人群,眼部受外伤后发生眼底出血的风险相对较高。
4.其他全身疾病
高血压:长期高血压会使眼底视网膜血管发生硬化、痉挛等改变,容易引发出血。临床观察发现,高血压患者中约有10%-20%会出现眼底病变及出血情况,血压控制不佳的患者发生概率更高。
血液病: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由于血液成分及凝血功能异常,容易出现眼底出血。以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为例,当血小板计数明显降低时,凝血功能受到影响,眼底血管容易自发性出血,这类患者眼底出血往往反复发生。
三、眼底出血的临床表现
1.视力改变: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若出血位于黄斑区,视力下降往往较为明显,如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黄斑区出血时,可能在短期内视力急剧下降,严重者可仅存光感。
2.眼前黑影飘动:当眼底有少量出血时,血液可遮挡光线,患者会感觉眼前有黑影飘动,类似蚊蝇飞舞,这种情况在视网膜静脉阻塞等疾病中较为常见。
3.视野缺损:如果出血范围较大,可导致视野缺损,患者会发现看东西的范围变小,例如原本能看到的周围物体,部分区域变得看不见了,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可能出现相应区域的视野缺损。
四、眼底出血的诊断方法
1.眼底检查:通过眼底镜可以直接观察眼底视网膜的情况,能够发现是否有出血以及出血的部位、范围等。例如,可清晰看到视网膜上点状、片状或团块状的出血病灶。
2.影像学检查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可以动态观察视网膜血管的情况,了解血管是否有渗漏、闭塞等异常,对于判断眼底出血的病因有重要价值。比如,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下可看到微血管瘤、视网膜血管渗漏等特征性表现。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能够清晰显示视网膜各层的结构,对于判断黄斑区是否有出血、水肿等情况有很高的分辨率,有助于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及制定治疗方案,在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的诊断中经常应用,可观察到黄斑区视网膜下的出血情况等。
五、眼底出血的治疗原则及相关注意事项
1.治疗原则
针对病因治疗:如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对于高血压患者积极控制血压,血液病患者则针对具体血液病进行相应治疗等。例如,糖尿病患者需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一般空腹血糖控制在7mmol/L左右,餐后血糖控制在10mmol/L左右,以延缓视网膜病变的进展及减少眼底出血的发生风险。
促进出血吸收:可使用一些药物促进眼底出血的吸收,如丹参等改善微循环的药物,但药物使用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因为不同病因导致的眼底出血用药可能有所差异。
手术治疗:对于一些严重的眼底出血情况,如玻璃体积血长期不吸收、视网膜脱离等情况,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玻璃体切割术等。
2.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人:老年人往往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治疗眼底出血时需特别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老年人常服用降压药、降糖药等,使用促进出血吸收的药物时要谨慎,避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同时,术后恢复相对较慢,要加强眼部护理及基础疾病的管理。
儿童:儿童眼底出血相对较少见,若发生多与先天性血管异常等因素有关。在诊断和治疗时要格外谨慎,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方法,且要充分考虑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儿童视力发育或有较大副作用的治疗措施。
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女性出现眼底出血时,治疗需权衡对胎儿和母体的影响。一些药物的使用可能会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所以要在妇产科和眼科医生的共同评估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