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夹层的病因包括主动脉中层囊性退变、高血压、主动脉粥样硬化、创伤因素及其他少见因素。主动脉中层囊性退变与遗传性结缔组织病如马方综合征相关;高血压使主动脉壁承受高压应力易致夹层;主动脉粥样硬化因内膜斑块致壁弹性韧性降低引发;创伤因素如胸部外伤、医源性操作可直接损伤主动脉;其他少见因素包括先天性血管异常和妊娠,各因素对应相关人群特点及需采取的干预措施。
一、主动脉中层囊性退变
(一)发病机制
主动脉中层囊性退变是主动脉夹层的重要病因之一。正常主动脉中层由弹性纤维、平滑肌细胞和基质组成,当出现囊性退变时,弹性纤维断裂、平滑肌细胞减少,使得主动脉中层的结构和强度发生改变,主动脉壁承受压力的能力下降,在血流压力作用下容易发生夹层分离。研究表明,遗传性结缔组织病如马方综合征患者,由于基因缺陷导致纤维蛋白合成异常,常伴有主动脉中层囊性退变,进而增加了主动脉夹层的发病风险。马方综合征患者的基因突变会影响原纤维蛋白-1的合成,原纤维蛋白-1是构成弹性纤维的重要成分,其缺乏会导致主动脉中层结构不稳定,据相关统计,约60%-70%的马方综合征患者会发生主动脉夹层。
(二)相关人群特点
马方综合征患者多为青少年及中青年,男性和女性均可发病,但由于其遗传特点,家族中有马方综合征患者的人群需要格外关注。这类人群应定期进行主动脉相关检查,如超声心动图、主动脉CT或MRI等,以便早期发现主动脉结构异常,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二、高血压
(一)作用机制
长期高血压会使主动脉壁承受持续的高压应力。高血压时,主动脉壁的收缩期压力明显增高,反复的高压冲击会导致主动脉内膜撕裂,血液进入主动脉中层形成夹层。研究显示,血压控制不佳的高血压患者,主动脉夹层的发病率显著高于血压控制良好的患者。高血压患者中,收缩压越高,主动脉夹层的发病风险越大,当收缩压大于160mmHg时,发病风险明显增加。
(二)相关人群特点
高血压患者中,尤其是血压长期处于较高水平且未得到有效控制的人群,包括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老年高血压患者由于血管弹性下降,更容易受到血压波动的影响;而年轻的高血压患者如果血压控制不理想,也面临着较高的主动脉夹层发病风险。这类人群需要严格控制血压,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规律服用降压药物,并定期监测血压,将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一般建议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对于高危人群可进一步降低至130/80mmHg以下。
三、主动脉粥样硬化
(一)发病关联
主动脉粥样硬化时,主动脉内膜出现粥样斑块,斑块可导致主动脉壁增厚、僵硬,管腔狭窄。同时,粥样斑块的存在使得主动脉壁的弹性和韧性降低,在血流动力作用下,容易引发内膜撕裂形成夹层。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等。高脂血症患者血液中胆固醇等脂质成分升高,容易在主动脉内膜下沉积形成粥样斑块,据统计,伴有高脂血症的主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发生主动脉夹层的概率比血脂正常者高约2-3倍。
(二)相关人群特点
主动脉粥样硬化常见于中老年人,男性发病相对多于女性,尤其是有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等危险因素的人群。这类人群应积极控制相关危险因素,如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来降低血脂,对于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吸烟者必须戒烟。同时,定期进行主动脉相关检查,早期发现主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延缓疾病进展,降低主动脉夹层的发病风险。
四、创伤因素
(一)受伤机制
胸部外伤、医源性操作等创伤因素可直接导致主动脉内膜或中层损伤,从而引发主动脉夹层。例如,胸部受到严重的撞击伤,外力作用于胸部可使主动脉突然受到牵拉或剪切力,导致内膜撕裂。医源性创伤如主动脉内插管、主动脉球囊反搏等操作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也可能损伤主动脉壁,引发夹层。据临床统计,医源性因素导致的主动脉夹层约占所有主动脉夹层的5%-10%。
(二)相关人群特点
胸部外伤患者,无论年龄和性别,只要受到严重胸部创伤都有可能发生主动脉夹层。医源性创伤相关的主动脉夹层则多见于接受过主动脉相关有创操作的患者,如进行过心脏手术、主动脉介入治疗等的患者。对于这类人群,在进行相关操作时要严格遵循操作规范,减少医源性创伤的发生;对于胸部外伤患者,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尤其是伤后出现胸痛等症状时,要高度警惕主动脉夹层的可能,及时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
五、其他少见因素
(一)先天性血管异常
某些先天性血管异常,如主动脉缩窄等,会使主动脉局部承受异常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主动脉缩窄处近端主动脉承受的压力增高,长期的高压会导致主动脉壁结构和功能异常,容易引发主动脉夹层。先天性血管异常多在儿童或青少年时期就存在相关表现,但可能在成年后才出现主动脉夹层的症状。这类患者需要进行详细的血管检查,如主动脉造影等,以明确血管异常的情况,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手术矫正等。
(二)妊娠
妊娠期间,女性体内的生理变化可增加主动脉夹层的发病风险。妊娠晚期,孕妇的血容量增加,子宫增大压迫胸腔,导致主动脉承受的压力改变,同时激素水平的变化也可能影响主动脉壁的结构和稳定性。据报道,妊娠相关的主动脉夹层发病率约为1/10000-1/20000,多见于妊娠晚期或产后早期。妊娠女性如果出现胸痛等症状,要考虑到主动脉夹层的可能,及时进行检查和诊断,因为妊娠期间诊断和治疗主动脉夹层面临着特殊的挑战,需要综合考虑孕妇和胎儿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