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性心律室性早搏是什么意思
窦性心律室性早搏是在窦性心律基础上心室提前激动,其发生机制与心肌细胞电生理异常、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心脏本身病变有关,临床表现有无症状或心悸、胸闷、头晕乏力等,诊断靠心电图等检查,治疗分无器质性心脏病和有器质性心脏病患者,预后因有无器质性心脏病而异,无器质性心脏病者一般预后较好,有器质性心脏病者预后与基础病严重程度相关。
一、窦性心律室性早搏的定义
窦性心律是指由窦房结发起的心律,是正常的心律起源。而室性早搏是指心室提前发生的激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窦性心律室性早搏就是在窦性心律的基础上,存在心室提前激动的情况,即心脏的电活动在窦房结正常起搏的情况下,心室部位有额外的异位起搏点发放冲动,导致心室提前收缩。
二、发生机制
1.心肌细胞电生理异常:心室肌细胞的离子通道功能出现紊乱,例如钾、钠、钙等离子通道的通透性、开闭时间等发生改变,使得心肌细胞的兴奋性、自律性和传导性异常,从而容易引发室性早搏。比如,某些情况下心肌细胞内钾离子浓度降低,会影响心肌细胞的复极过程,导致心肌细胞的电活动不稳定,增加室性早搏发生的可能性。
2.自主神经功能失调: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平衡被打破,当交感神经兴奋时,会使心肌的应激性增高,容易诱发室性早搏;而副交感神经张力增高时,也可能影响心肌的电活动,导致室性早搏出现。例如,长期精神紧张、过度劳累的人群,往往自主神经功能容易失调,进而增加窦性心律室性早搏的发生风险。
3.心脏本身的病变:一些心脏疾病可导致窦性心律室性早搏,如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得心肌缺血缺氧,影响心肌电活动)、心肌病(心肌结构和功能异常,影响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心肌炎(心肌受到炎症损伤,导致心肌细胞电活动紊乱)等。对于有基础心脏疾病的患者,如老年冠心病患者,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较重,心肌长期处于相对缺血状态,更容易出现室性早搏。
三、临床表现
1.症状表现
无症状情况:部分人发生窦性心律室性早搏时可能没有明显症状,只是在体检做心电图等检查时被发现。比如一些偶尔出现室性早搏且早搏数量较少的健康人群,可能没有任何不适感觉。
有症状情况:有些患者会感到心悸,即自己能感觉到心脏跳动的不适感;有的可能会出现胸闷,感觉胸部有压迫感或憋闷感;严重时还可能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如果出现窦性心律室性早搏,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精神状态差等,因为儿童对身体不适的表达相对有限,需要家长密切观察。
2.体征表现:进行心脏体格检查时,可能会发现心脏搏动提前,随后有较长的代偿间歇,听诊时可闻及提前出现的心跳,之后有一个较长的停歇。
四、诊断方法
1.心电图检查:是诊断窦性心律室性早搏的重要手段。常规心电图可以捕捉到心室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的QRS波群,其前无相关的P波,代偿间歇完全。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则可以连续记录24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心电图,能够更准确地评估室性早搏的数量、分布规律以及是否伴有其他心律失常等情况。例如,通过动态心电图可以明确患者在一天中不同时间段室性早搏的发生频率,是偶发还是频发等。
2.其他检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能还需要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以评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了解是否存在心脏器质性病变。如怀疑冠心病引起的窦性心律室性早搏,可能还需要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来明确冠状动脉的情况。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孕妇出现窦性心律室性早搏,超声心动图检查可以在不使用对胎儿有影响的放射性检查的情况下,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保障孕妇和胎儿的安全。
五、治疗原则
1.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
一般处理:如果室性早搏数量较少,患者没有明显症状,通常不需要特殊药物治疗,以改善生活方式为主。要避免过度劳累、精神紧张,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饮用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料。例如,对于年轻的健康人群,偶尔出现的窦性心律室性早搏,通过调整生活方式,一般早搏情况可得到改善。
药物治疗:当室性早搏引起明显症状,如频繁心悸等,可考虑使用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有美西律等,但需在医生评估后使用。不过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应谨慎使用药物,优先以非药物干预为主。
2.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
治疗基础疾病:首先要积极治疗引起窦性心律室性早搏的基础心脏疾病,如对于冠心病患者,要改善心肌缺血状况;对于心肌病患者,要针对心肌病的类型进行相应治疗。例如,冠心病患者可通过药物治疗(如使用硝酸酯类药物改善心肌供血)、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等方式来改善心脏供血,从而减少室性早搏的发生。
室性早搏的处理:如果室性早搏频繁发作且症状明显,在治疗基础疾病的同时,可根据情况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等,但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及与基础疾病治疗药物的相互作用。对于老年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在使用药物时更要谨慎评估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六、预后情况
1.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一般预后较好,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或短时间使用药物治疗后,室性早搏通常可以得到控制,对心脏功能和生活质量影响较小。但如果不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室性早搏可能会复发。
2.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预后情况与基础心脏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如果基础心脏病能够得到良好控制,室性早搏的情况也可能得到改善;但如果基础心脏病较为严重,如严重的心肌病、晚期冠心病等,室性早搏可能会持续存在,甚至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心律失常,影响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例如,患有扩张型心肌病的患者出现窦性心律室性早搏,其预后相对较差,需要长期密切随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