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缺血的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用于急性心肌缺血的方法及原理包括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TTE可从多切面观察心脏结构功能,受年龄、生活方式、病史影响,缺血时室壁运动有异常;TEE能更清晰显示部分结构但属有创检查,受年龄、生活方式、病史限制。超声检查对急性心肌缺血有早期诊断提示及评估缺血范围程度的价值,且与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联合应用可互补,联合应用时需考虑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
一、超声检查的方法及原理
急性心肌缺血时超声检查常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等。其原理主要是通过超声成像观察心肌的运动、厚度、血流等情况来判断是否存在心肌缺血。TTE是最常用的初始检查方法,可从多个切面观察心脏结构和功能;TEE则能提供更清晰的心脏内部结构图像,尤其是对于主动脉根部、左心房等部位的观察更具优势。
(一)经胸超声心动图
1.检查切面
常用的有胸骨旁长轴切面、短轴切面、心尖四腔心切面等。在胸骨旁长轴切面可观察左心室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室壁厚度等;短轴切面有助于观察心肌各节段的运动情况;心尖四腔心切面可评估左心室整体功能及心房、心室的大小等。
年龄因素:儿童进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时,要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等选择合适的探头频率等参数,以保证图像质量。对于婴幼儿,可能需要在安静或睡眠状态下进行检查,减少运动伪像的干扰。
生活方式:检查前一般建议患者避免剧烈运动、吸烟等,因为这些因素可能会影响心肌的血流状态,从而干扰对心肌缺血的判断。例如,运动后可能会使心肌耗氧量增加,掩盖或改变心肌缺血的超声表现。
病史:对于有心脏病史的患者,如既往心肌梗死病史等,检查时要重点关注原有病变区域及周围心肌的运动情况。
2.超声表现
在心肌缺血发作时,相应供血区域的心肌运动可能会出现异常。例如,室壁运动减弱、运动消失甚至矛盾运动等。通过测量室壁运动积分指数等指标来定量评估室壁运动情况。一般来说,正常室壁运动积分指数小于1,而心肌缺血时该指数会升高。
(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1.检查特点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能更清晰地显示左心房、左心耳、主动脉弓等结构,对于诊断心肌缺血相关的并发症,如左心房血栓等有重要价值。但该检查属于有创性检查,相对经胸超声心动图应用范围较窄,一般在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不明确或需要更详细观察心脏内部结构时使用。
年龄因素:儿童进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需要非常谨慎,因为儿童的食管相对较窄、较脆弱,操作风险较高。一般只有在病情极其需要且经胸超声心动图无法满足诊断需求时才考虑使用。
生活方式:检查前需要禁食一段时间,以避免检查过程中发生呕吐、误吸等情况。
病史:对于有食管疾病病史的患者,如食管狭窄、食管静脉曲张等,禁忌进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因为可能会加重病情。
二、超声检查对急性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
1.早期诊断提示
超声检查可以早期发现心肌缺血导致的心肌运动异常等改变。例如,在急性心肌缺血发作的早期,虽然患者可能还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但超声心动图已经可以观察到相应供血区域的室壁运动出现细微变化,有助于早期诊断和干预。
年龄因素:儿童的心肌结构和功能与成人有一定差异,在判断心肌缺血的超声表现时需要结合儿童的正常生理范围。例如,儿童的室壁厚度相对较薄,在评估室壁运动异常时要考虑到这一特点。
生活方式:对于儿童来说,保持规律的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心脏的正常功能,在诊断心肌缺血时,了解儿童的生活方式情况有助于综合判断病情。
病史:儿童如果有先天性心脏病等病史,在进行超声检查诊断心肌缺血时,要与先天性心脏病本身的超声表现相鉴别。
2.评估缺血范围和程度
通过超声心动图可以对心肌缺血的范围进行大致评估,例如观察多个节段的室壁运动情况来判断缺血累及的心肌区域大小。同时,还可以通过一些定量指标来评估缺血程度,如心肌收缩期增厚率等。心肌收缩期增厚率降低提示心肌缺血程度加重。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儿童的心肌收缩期增厚率有正常参考范围,在评估时要依据儿童的年龄来判断是否存在异常。例如,新生儿和婴儿的心肌收缩期增厚率与年长儿不同,需要有相应的年龄匹配的参考值。
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健康的儿童相对来说心肌缺血的风险较低,但在诊断时仍需要结合超声表现综合判断。
病史:有心脏病家族史的儿童在进行超声检查时,要更加仔细评估心肌缺血情况,因为有家族史的儿童可能存在潜在的心脏病变风险。
三、超声检查与其他检查的联合应用
1.与心电图联合
心电图是诊断心肌缺血的常用方法之一,但对于一些心肌缺血的定位等有一定局限性。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联合应用可以互补。例如,心电图发现ST-T改变提示心肌缺血,但结合超声心动图可以进一步明确是哪一部分心肌出现缺血及缺血的程度等。
年龄因素:儿童的心电图和超声表现都有其年龄特点,联合应用时要综合考虑。例如,儿童的心电图波形与成人不同,在分析心电图ST-T改变时要结合儿童的正常心电图范围,同时超声检查也要考虑儿童心肌的生理特点。
生活方式: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心脏健康都很重要,在联合检查时了解患者的生活方式有助于全面评估病情。
病史:对于有长期心脏病史的患者,联合检查时要参考既往的心电图和超声资料,对比分析病情的变化。
2.与冠状动脉造影联合
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金标准,而超声心动图可以在冠状动脉造影前后辅助评估心肌缺血情况。在冠状动脉造影前,超声心动图可以初步判断心肌缺血的存在及大致范围,为冠状动脉造影提供参考;在冠状动脉造影后,超声心动图可以评估血运重建后心肌缺血是否得到改善等情况。
年龄因素:儿童进行冠状动脉造影风险较高,超声心动图在儿童心肌缺血评估中可能起到更重要的初步筛选作用。如果儿童怀疑有冠状动脉病变导致的心肌缺血,超声检查结合其他无创检查先进行初步评估,再谨慎考虑是否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生活方式:对于儿童来说,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降低冠状动脉病变的风险,在联合检查时了解儿童的生活方式对于预防和治疗心肌缺血有重要意义。
病史:有先天性冠状动脉异常病史的儿童,超声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联合应用时要特别注意对冠状动脉病变的准确评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