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光参差指两眼屈光状态不一致,有球性、柱性、混合性等分类,成因包括先天性和后天性,影响视觉功能与眼部健康,通过视力、验光、眼部检查诊断,矫正方法有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软性、硬性透气性)、手术矫正,需根据患者情况选合适方案,儿童患者需家长配合。
一、屈光参差的定义
屈光参差是指两眼的屈光状态不一致,包括球镜度数、柱镜度数或散光轴向等方面存在差异。一般来说,球镜度数相差≥1.00D,柱镜度数相差≥0.50D即可被认为存在屈光参差。例如,一只眼睛为正视(0D),另一只眼睛为+1.50D,这种情况就属于屈光参差。
二、屈光参差的分类
(一)球性屈光参差
主要是指两眼球镜度数不同导致的屈光参差。比如一只眼近视-2.00D,另一只眼近视-3.50D,或者一只眼远视+1.00D,另一只眼远视+2.50D等情况都属于球性屈光参差范畴。
(二)柱性屈光参差
是由于两眼柱镜度数不同引起的。例如一只眼柱镜度数为-1.00D,另一只眼柱镜度数为-1.50D,或者一只眼柱镜度数为+0.75D,另一只眼柱镜度数为+1.25D等情况。
(三)混合性屈光参差
同时存在球镜和柱镜度数的差异,即一只眼是近视-2.00D伴有柱镜-0.50D,另一只眼是远视+1.00D伴有柱镜+0.75D等情况。
三、屈光参差的成因
(一)先天性因素
胎儿在发育过程中,眼部的屈光结构发育不均衡,可能导致出生时就存在屈光参差。例如,胚胎时期眼球的生长速度不一致,影响了角膜、晶状体等屈光介质的屈光能力,从而引发屈光参差。
(二)后天性因素
1.眼部疾病:某些眼部疾病可能影响屈光状态,如单侧的角膜病变,如角膜瘢痕、角膜营养不良等,会改变角膜的屈光力,导致两眼屈光状态不同;白内障患者如果仅单侧眼睛发生白内障,晶状体的屈光指数改变,也会造成屈光参差。
2.外伤:眼部受到外伤后,可能影响眼球的结构和屈光功能,比如眼球顿挫伤导致晶状体位置改变或眼球形态改变,进而引起屈光参差。
3.用眼习惯:长期单侧眼睛过度用眼,可能会使该眼的屈光状态发生变化。例如,一些人长期用一只眼睛专注于近距离工作,如看书、使用电子设备等,可能导致这只眼睛的近视度数逐渐加深,与另一只眼睛产生屈光参差。
四、屈光参差的影响
(一)对视觉功能的影响
1.立体视功能受损:正常情况下,双眼需要协同工作来形成立体视觉。当存在屈光参差时,双眼看到的物像大小、清晰度等不同,大脑难以融合两个不同的图像,从而影响立体视功能的发育和维持。对于儿童来说,如果在视觉发育关键期(通常是0-8岁左右)存在屈光参差,可能会导致立体视功能发育障碍,影响日后从事需要精确立体视觉的工作,如驾驶、精密仪器操作等。
2.单眼视力下降:如果屈光参差较大,度数较高的眼睛长期处于相对模糊的视觉状态,可能会导致该眼的视力逐渐下降。例如,一只眼近视度数很高,而另一只眼度数较低,度数高的眼睛长期视物不清,会影响其视功能的正常发展,导致视力进一步降低。
(二)对眼部健康的影响
1.斜视风险增加:为了克服屈光参差带来的视觉不平衡,大脑可能会调整眼位,长期如此可能导致斜视的发生。例如,当一只眼视物清晰,另一只眼视物模糊时,大脑可能会抑制模糊眼的视觉信号,导致该眼的眼外肌功能异常,逐渐出现斜视。对于儿童而言,斜视不仅影响外观,还可能进一步加重屈光参差和视力问题。
2.弱视发生几率升高:在儿童视觉发育期间,屈光参差较大时,清晰眼的视觉信号正常传入大脑,而模糊眼的视觉信号被抑制,无法正常刺激视觉中枢,容易引发弱视。如果不及时矫正屈光参差,弱视可能会持续存在,严重影响儿童的视力发育。
五、屈光参差的诊断
(一)视力检查
通过视力表检查双眼的视力情况,了解两眼视力的差异。例如,使用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查,发现两眼视力差距较大,提示可能存在屈光参差。
(二)验光检查
1.主观验光:让患者通过主观感受来确定合适的镜片度数,包括综合验光仪验光等方法。医生会让患者在不同度数的镜片下感受视物的清晰度,从而确定双眼的屈光度数。
2.客观验光:利用检影镜等设备进行客观的屈光度数测定,获取较为准确的双眼屈光状态数据。通过客观验光可以明确两眼的球镜度数、柱镜度数和散光轴向等具体参数,为判断屈光参差提供准确依据。
(三)眼部检查
进行眼部的全面检查,包括角膜曲率检查、眼底检查等,以排除眼部其他病变引起的屈光参差。例如,角膜曲率检查可以了解角膜的弯曲程度,对于判断角膜屈光力异常导致的屈光参差有重要意义;眼底检查可以观察视网膜、视神经等情况,排除眼底病变对屈光状态的影响。
六、屈光参差的矫正方法
(一)框架眼镜矫正
是较为常见的矫正方法。根据双眼的屈光度数,制作合适的框架眼镜。对于儿童患者,需要定期复查,根据其眼部发育情况调整眼镜度数。框架眼镜矫正的优点是佩戴方便、安全,缺点是可能存在视野受限等情况,而且对于高度屈光参差的患者,可能会出现物像放大或缩小差异较明显的问题。
(二)角膜接触镜矫正
1.软性角膜接触镜:适合一些屈光参差患者,尤其是度数不是特别高的情况。软性接触镜与眼球表面贴合较好,能一定程度上减少双眼物像差异。但需要注意佩戴的卫生和定期更换等问题,长期佩戴可能会引起眼部感染等并发症。
2.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对于屈光参差较大的患者,RGP可能是更好的选择。它可以较好地矫正屈光参差,因为其良好的光学性能和贴合性,能提供更清晰、稳定的视力,而且对角膜的形态有一定的塑形作用,尤其适用于儿童屈光参差患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缓近视度数的发展。但RGP的验配相对复杂,需要专业的眼科医生进行操作。
(三)手术矫正
1.屈光手术:对于成年且屈光状态稳定的屈光参差患者,可以考虑屈光手术。例如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等,通过改变角膜的屈光力来矫正屈光参差。但手术有一定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需要严格评估患者的眼部情况,如角膜厚度、屈光度数等,并且手术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感染、干眼症等并发症的可能。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矫正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患者情况,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年龄、屈光参差程度、眼部健康状况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为患者选择合适的矫正方案。同时,在矫正过程中,患者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定期复查,以确保矫正效果和眼部健康。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视力情况和矫正治疗过程,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促进孩子视觉功能的正常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