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出现下肢水肿的主要原因是右心功能不全、水钠潴留、营养不良等。
1.右心功能不全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主要由肺部疾病引起肺动脉高压,进而导致右心负荷加重,最终引起右心功能不全。右心的主要功能是将体循环静脉回流的血液泵入肺动脉进行氧合。当右心功能不全时,其泵血能力下降,体循环静脉回流受阻,静脉压升高。下肢静脉属于体循环静脉的一部分,静脉压升高会使血管内的液体渗出到组织间隙,从而导致下肢水肿。
2.水钠潴留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常存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的情况。该系统激活后,会使醛固酮分泌增加,醛固酮具有保钠排钾的作用,导致肾脏对水和钠的重吸收增多,引起水钠潴留。体内水分和钠离子增多,会使血容量增加,进一步加重静脉回流负担,导致下肢水肿。
3.营养不良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由于长期患病,消化功能可能受到影响,导致食欲减退、进食减少,容易引起营养不良。营养不良会使血浆蛋白降低,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血浆胶体渗透压是维持血管内液体与组织间隙液体平衡的重要因素,当其下降时,血管内的液体更容易渗出到组织间隙,造成下肢水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