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药物可根治所有类型的心律失常,需遵医嘱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如钠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
1.钠通道阻滞剂
这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心肌细胞钠通道,降低动作电位0相上升速率和幅度,减慢传导速度,从而发挥抗心律失常作用。根据对钠通道阻滞强度及对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的影响,可分为三个亚类。
Ⅰa类药物,如奎尼丁、普鲁卡因胺等,适用于房性、室性心律失常,能有效转复房颤、房扑,也可用于治疗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等,但不良反应较多,如胃肠道反应、金鸡纳反应等。
Ⅰb类药物,如利多卡因、苯妥英钠等,对正常心肌细胞钠通道影响较小,主要作用于缺血或depolar的心肌细胞,常用于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的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等,静脉给药起效快。
Ⅰc类药物,如普罗帕酮等,钠通道阻滞作用强,能显著减慢传导,适用于室上性心律失常,如房颤、房扑、室上性心动过速等,但不宜用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可能增加心律失常相关死亡率。
2.β受体阻滞剂
其作用机制是阻断心肌细胞β受体,减慢心率,抑制房室传导,降低心肌收缩力和耗氧量,同时能抑制交感神经兴奋介导的心律失常。常用药物有美托洛尔、比索洛尔、阿替洛尔等。
3.钙通道阻滞剂
通过阻滞心肌细胞钙通道,抑制钙离子内流,降低窦房结、房室结的自律性,减慢房室传导速度,从而发挥抗心律失常作用。常用药物分为非二氢吡啶类,如维拉帕米、地尔硫等,和二氢吡啶类,如硝苯地平等。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适用于室上性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速、房性早搏、室上性心动过速、房颤、房扑等,能有效控制心室率,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