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绞痛早期的征兆通常包括胸部轻微闷痛感、运动后气短乏力、不典型部位疼痛、情绪波动时心慌、夜间睡眠中憋醒等。
1.胸部轻微闷痛感
心绞痛早期,冠状动脉可能已出现一定程度的粥样硬化斑块,导致血管管腔部分狭窄。当心肌耗氧量轻度增加,在情绪激动、轻微体力活动时,狭窄的血管无法提供足够富含氧气的血液满足心肌需求,心肌短暂性缺血缺氧,会引发胸部轻微的闷痛或压迫感。
2.运动后气短乏力
早期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存在病变,心肌供血相对不足,在运动后,心肌得不到充足血液供应,无法正常发挥收缩和舒张功能,导致心脏泵血效率降低,身体各组织器官得不到足够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从而出现气短、乏力等症状。
3.不典型部位疼痛
心脏神经支配复杂,当心绞痛患者的心肌缺血缺氧时,产生的疼痛信号会沿神经传导,因脊髓节段神经重叠交汇,大脑接收信号混淆,使疼痛放射至肩、臂、颈等不典型部位。
4.情绪波动时心慌
早期心绞痛患者的冠状动脉本身已存在狭窄,在情绪波动的情况下,无法相应地增加心肌的血液供应,导致心肌供需失衡。心肌在缺血缺氧的状态下,电活动不稳定,就容易出现心慌、心悸等症状。
5.夜间睡眠中憋醒
夜间睡眠时,人体处于平卧位,回心血量增加,心脏的负担相对加重。而早期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已有病变基础,在睡觉时,心肌缺血缺氧加重,可能会在睡眠中突然感到胸闷、憋气,甚至被憋醒,坐起或站立后症状可能会有所缓解。
患者在病情稳定时,可选择低强度、有节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骑自行车等,能增强心肺功能,改善心肌供血,但应避免过度劳累。如果心绞痛发作的次数比以往明显增多,发作间隔时间缩短,说明病情可能有所加重,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