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移植术后真菌肺炎是肾移植患者因长期用免疫抑制剂致免疫力降低由真菌侵袭肺部引发,病因是免疫抑制状态,临床表现有非特异性及呼吸道相关表现,诊断靠胸部CT等影像学及病原学检查,治疗用抗真菌药需兼顾肾功能等,特殊人群肾移植患者要兼顾抗真菌与肾功能保护等且儿童需谨慎选药及观察不良反应病情。
一、定义
肾移植术后真菌肺炎是肾移植患者因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致机体免疫力降低,由真菌病原体侵袭肺部引发的感染性疾病。
二、病因
1.免疫抑制状态:肾移植患者需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糖皮质激素、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等,破坏机体正常免疫防御机制,易使真菌(常见念珠菌、曲霉菌等)入侵肺部。
三、临床表现
1.非特异性表现:患者可出现发热、咳嗽、咳痰等,因免疫抑制,症状可能不典型,如发热程度不高、咳嗽较轻等。2.呼吸道相关表现:严重时可出现呼吸困难,胸部影像学检查可见肺部结节影、斑片状影等异常改变。
四、诊断
1.影像学检查:胸部CT是重要诊断手段,可发现肺部真菌感染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如曲霉菌感染常表现为结节伴晕征、空气新月征等。2.病原学检查:通过痰培养、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培养等获取病原体,明确真菌种类,为针对性治疗提供依据。
五、治疗
主要采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如氟康唑等,需根据真菌种类及药敏结果选择合适药物,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药物对肾功能等的影响,因肾移植患者本身肾功能可能受基础疾病影响。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肾移植患者:治疗时需兼顾抗真菌治疗与肾功能保护,选择对肾功能影响小的抗真菌药物,同时加强营养支持,提升机体抵抗力,注意病房环境消毒,避免交叉感染。2.儿童肾移植患者: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更需谨慎选择抗真菌药物,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基础上的治疗方案,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及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