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性尿失禁是腹压突然增高时尿液不自主从尿道外口漏出,发病主要与盆底支持结构薄弱及尿道括约肌功能障碍相关,危险因素有随年龄增长盆底组织退行性变、女性因解剖结构及妊娠分娩等易发病、肥胖加重盆底负担,临床表现为腹压增加时不自主漏尿伴尿频尿急等,诊断靠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尿动力学检查,女性妊娠分娩后需重视盆底康复,老年应定期评估盆底功能出现症状及时就医。
一、定义
压力性尿失禁是指腹压突然增高(如咳嗽、喷嚏、大笑、运动等)时,尿液不自主从尿道外口漏出的病症。
二、发病机制
主要与盆底支持结构(如盆底肌、筋膜、韧带等)薄弱及尿道括约肌功能障碍相关。当腹压升高时,膀胱内压超过尿道阻力,导致尿液不自主漏出。
三、危险因素
年龄:随年龄增长,盆底组织出现退行性变,发病风险升高。
性别: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因女性盆底解剖结构特殊,且妊娠分娩等因素易损伤盆底组织。
妊娠分娩:多次妊娠、难产等可致盆底组织损伤,增加发病风险。
肥胖:超重或肥胖者腹压增加,加重盆底负担,易引发该病。
四、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腹压增加时不自主漏尿,部分患者可伴有尿频、尿急等症状,严重者日常生活受影响,如不敢剧烈运动、外出需频繁寻找卫生间等。
五、诊断方法
病史采集:了解漏尿发生的诱因、频率等情况。
体格检查:如压力试验,嘱患者增加腹压时观察有无尿液漏出。
尿动力学检查:通过检测膀胱压力、尿道压力等,评估尿道括约肌功能及盆底支持情况。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女性妊娠分娩后:需重视盆底康复,产后尽早进行盆底肌锻炼(如凯格尔运动),降低发病风险,因妊娠分娩易损伤盆底组织,产后及时干预可促进盆底功能恢复。
老年人群:应定期评估盆底功能,关注盆底组织退变情况,若出现漏尿等症状,需及时就医,评估并制定相应干预措施,以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