鞘膜积液形成主要与鞘膜分泌和吸收失衡有关,先天性因素中交通性鞘膜积液是胎儿鞘状突未闭合致腹腔液流入鞘膜腔;炎症因素是感染致鞘膜分泌增吸收弱;创伤因素是外伤或手术致鞘膜内出血或影响正常结构功能;其他因素如丝虫病等寄生虫感染致淋巴液反流进鞘膜腔形成乳糜性鞘膜积液。
一、先天性因素
交通性鞘膜积液:在胎儿发育过程中,鞘状突未能闭合,腹腔内的液体可通过未闭合的鞘状突流入鞘膜腔,从而形成交通性鞘膜积液。这种情况在婴幼儿中较为常见,男性胎儿的鞘状突一般在出生前闭合,如果闭合不全就会导致上述情况。例如,胚胎发育到一定阶段时,鞘状突应该逐渐闭合,如果发育异常,就会出现鞘状突持续开放的状况,使得腹腔与鞘膜腔相通。
二、炎症因素
感染性炎症:当睾丸、附睾、精索等部位发生感染时,如附睾炎、睾丸炎等,炎症刺激可导致鞘膜的分泌增加,而吸收功能相对减弱。常见的致病菌有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例如,附睾炎患者由于炎症的影响,鞘膜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液体渗出增多,同时鞘膜的淋巴回流可能受到阻碍,进而导致鞘膜积液的形成。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都可能因感染引发鞘膜积液,但以青壮年因感染导致附睾炎进而引起鞘膜积液的情况较为多见。
三、创伤因素
外伤导致:阴囊部位受到外伤,如撞击、骑跨伤等,可引起鞘膜内血管破裂出血,血液积聚在鞘膜腔内形成血性鞘膜积液。另外,手术创伤也可能影响鞘膜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导致鞘膜积液。比如阴囊部位的手术操作可能损伤鞘膜的淋巴管等结构,影响液体的正常吸收,从而引发鞘膜积液。任何年龄段都可能因创伤出现鞘膜积液,尤其是从事剧烈运动或有阴囊外伤史的人群风险更高。
四、其他因素
丝虫病等寄生虫感染:丝虫寄生在淋巴管内,可引起淋巴管炎和淋巴管阻塞,导致淋巴液反流进入鞘膜腔,形成乳糜性鞘膜积液。丝虫病在一些特定地区较为常见,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感染丝虫后会逐渐影响鞘膜的液体平衡机制,引发鞘膜积液。一般在丝虫病流行地区的人群中更易出现因丝虫感染导致的鞘膜积液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