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休克主要原因是体液渗出,其受烧伤面积与深度影响,面积越大、深度越深(Ⅲ度比浅度更易)体液渗出越严重;机体应激反应也起作用,炎性介质加重毛细血管通透性致更多体液渗出,激素使外周血管收缩影响组织灌注,儿童因内分泌系统未熟、有基础疾病患者因心脏负担重、老年人因代偿能力下降更易发生烧伤休克。
一、烧伤面积与深度的影响
面积因素:烧伤面积越大,体液渗出越严重。一般来说,Ⅱ度及Ⅲ度烧伤面积超过一定比例时,就容易引发烧伤休克。例如,成人Ⅱ度及Ⅲ度烧伤面积超过20%,小儿超过10%时,就可能出现明显的体液渗出导致的休克表现。这是因为大面积烧伤使得受损的血管数量众多,渗出的范围广泛,有效循环血量丢失较多。对于儿童而言,由于其机体相对较小,同样面积的烧伤对其循环系统的影响更为显著,因为儿童的血容量占体重的比例与成人不同,相对血容量较少,所以更易出现休克。
深度因素:深度烧伤(如Ⅲ度烧伤)比浅度烧伤(如Ⅰ度、浅Ⅱ度烧伤)更容易导致严重的体液渗出。因为深度烧伤损伤了皮肤的全层甚至皮下组织,破坏了皮肤的屏障功能和血管的完整性,使得血管通透性增加更为明显,体液渗出量更大。比如Ⅲ度烧伤创面,皮肤附件和血管等结构严重受损,血管通透性持续增高,大量血浆外渗,从而引发休克的风险更高。
二、机体的应激反应
烧伤后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会释放一系列炎性介质和激素等。例如,组胺、5-羟色胺、前列腺素等炎性介质会进一步加重毛细血管通透性,促使更多的体液渗出。同时,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激素分泌增加,导致外周血管收缩,影响组织灌注。在儿童群体中,由于其内分泌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应激反应相对成人可能更为剧烈,更容易因应激导致的血管反应和体液渗出失衡而引发休克。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本身存在心血管疾病的烧伤患者,烧伤后的应激反应可能会加重心脏的负担,影响心脏的泵血功能,进一步影响有效循环血量,增加烧伤休克的发生风险。而老年人由于机体各器官功能衰退,对烧伤后体液渗出和应激反应的代偿能力下降,也更容易发生烧伤休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