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移植后真菌性皮炎是肾移植患者因术后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致免疫功能低下皮肤受真菌感染引发的炎症性疾病,病因是免疫抑制使真菌易在皮肤定植,临床表现有皮肤红斑、丘疹等多种损害及瘙痒等,诊断靠临床表现观察和真菌学检查,治疗用针对性抗真菌药物,预防需皮肤清洁干燥等及合理规范用免疫抑制剂,儿童要格外注重皮肤清洁等,老年用抗真菌药需关注与基础病用药相互作用等。
一、定义
肾移植后真菌性皮炎是指肾移植患者由于术后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皮肤受到真菌感染而引发的炎症性皮肤疾病。
二、病因
1.免疫抑制因素:肾移植患者术后需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糖皮质激素、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等),这会显著降低机体的免疫防御能力,使真菌易在皮肤定植并引发感染,常见致病真菌包括念珠菌属、曲霉菌属等。
三、临床表现
1.皮肤损害表现:皮肤可出现红斑、丘疹、水疱、脱屑等,病变部位多有瘙痒感,严重时可能出现皮肤溃烂等情况,皮疹分布因真菌种类及感染部位而异,可局限或泛发。
四、诊断
1.临床表现观察:依据皮肤出现的典型真菌性皮疹表现初步怀疑。2.真菌学检查:通过皮肤病变处的真菌涂片镜检、真菌培养等明确致病真菌种类,如发现真菌菌丝或孢子可确诊。
五、治疗
主要采用抗真菌药物治疗,选择针对性的抗真菌药物来抑制或杀灭真菌,但具体药物需由专业医师根据病情合理选用。
六、预防
1.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期清洁皮肤,避免皮肤破损,减少真菌侵入途径。2.免疫抑制剂管理:合理规范使用免疫抑制剂,在保证移植器官存活的前提下,尽可能调整免疫抑制剂方案以降低真菌感染风险。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肾移植后免疫功能更脆弱,需格外注重皮肤清洁,避免接触可能污染的物品,密切观察皮肤状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就医,且应尽量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不恰当抗真菌药物干预。2.老年患者:老年肾移植患者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使用抗真菌药物时需关注药物与其他基础疾病用药的相互作用,同时要注意皮肤护理的温和性,防止因皮肤干燥等问题加重真菌性皮炎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