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后发生休克不一定一直昏迷不醒,其与烧伤面积大小、机体代偿能力、救治是否及时有效及患者自身基础状况等多种因素相关。轻度及中度烧伤休克时,机体代偿能力部分维持基本生理功能,不一定一直昏迷;重度及特重度烧伤休克时,若面积大等情况易昏迷,但及时有效复苏可能苏醒,休克过久致脑损伤则可能长期昏迷,有基础疾病者更易有风险。
一、烧伤休克的定义及机制
烧伤后休克主要是由于大面积烧伤导致机体大量体液渗出,引起有效循环血量锐减。一般在烧伤后2-3小时开始渗出,8小时达高峰,48小时后逐渐恢复。
二、休克与昏迷的关系并非绝对
1.轻度及中度烧伤休克情况
当烧伤面积相对较小,机体的代偿能力能够部分维持基本生理功能时,患者不一定会一直昏迷不醒。例如,浅Ⅱ度烧伤面积在10%以下的患者,其休克程度相对较轻,机体通过自身的调节机制,如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应激反应等,可能能够维持意识清醒或者仅表现为轻度的精神萎靡等情况。这是因为机体的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程度相对有限,脑灌注等基本维持在可满足意识维持的水平。
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由于其机体的代偿储备功能相对较弱,但如果烧伤面积不是特别大,在及时进行液体复苏等处理后,也不一定会一直昏迷不醒。儿童的机体对烧伤休克的耐受能力有其自身特点,适当的液体复苏等干预措施可以较好地维持机体的生理功能,包括脑的灌注,从而避免长时间昏迷。
2.重度及特重度烧伤休克情况
当烧伤面积较大,如Ⅲ度烧伤面积超过50%等情况时,机体大量体液丢失,有效循环血量严重不足,脑灌注明显减少,此时患者很容易出现昏迷。但也不是绝对一直昏迷不醒。如果能够在休克早期及时、有效地进行液体复苏,纠正休克状态,改善脑灌注,患者有可能逐渐苏醒。然而,如果休克持续时间过长,脑缺血缺氧时间过久,可能会导致不可逆的脑损伤,进而长期昏迷甚至死亡。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本身有脑血管疾病等病史的烧伤患者,发生休克时更易影响脑的血供和功能,增加昏迷不醒的风险,且复苏等治疗也相对更为复杂,需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对机体的影响来进行救治。
总之,烧伤后发生休克并不一定会一直昏迷不醒,其与烧伤面积大小、机体代偿能力、救治是否及时有效以及患者自身基础状况等多种因素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