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怀孕血小板紫癜
怀孕中母体免疫系统适应性改变致自身免疫相关机制可引发血小板紫癜,胎盘产生物质或免疫交互作用也参与,孕期生理状态改变间接影响,既往有自身免疫病孕妇怀孕时易诱发且自身免疫反应加剧致血小板大量破坏引发紫癜。
一、免疫机制相关因素
怀孕过程中母体免疫系统会发生适应性改变,其中自身免疫相关机制是导致血小板紫癜的重要原因。孕期母体可能产生针对血小板的自身抗体,这些抗体可与血小板结合,标记血小板为靶细胞,进而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识别并破坏,使得外周血中血小板数量减少。例如,有研究表明,在妊娠合并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病例中,母体体内存在抗血小板糖蛋白的自身抗体,如抗GPⅡb/Ⅲa、抗GPⅠb等抗体,这些抗体通过经典的抗体介导的细胞毒性途径,促使血小板在脾脏等器官被过度清除,从而引发血小板紫癜。
二、胎盘相关因素
胎盘在妊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可能参与血小板紫癜的发生。胎盘会产生一些物质影响母体的血小板代谢,例如胎盘可能释放某些细胞因子或其他生物活性物质,干扰血小板的生成与存活。此外,胎盘与母体之间的免疫交互作用也可能导致血小板破坏增加,胎盘-母体界面的免疫反应异常可能使得血小板在胎盘部位或母体血液循环中被破坏,进而引起外周血血小板计数下降,引发血小板紫癜。
三、孕期生理变化相关因素
怀孕后女性的生理状态发生多方面改变,这些改变可能间接影响血小板的数量与功能。例如,孕期机体的凝血-抗凝平衡状态有所调整,可能影响血小板的聚集等功能;同时,孕期的内分泌变化也可能对骨髓中巨核细胞的生成与血小板释放产生影响。如果骨髓中巨核细胞的生成不能完全代偿因抗体介导破坏等原因导致的血小板丢失,就会出现外周血血小板减少,表现为血小板紫癜。
四、既往自身免疫性疾病基础因素
对于既往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孕妇,怀孕时更容易诱发血小板紫癜。因为这类孕妇本身免疫系统存在异常激活的基础,怀孕后体内免疫环境的改变会进一步促使自身免疫反应加剧,原本就存在的针对血小板的自身免疫攻击可能被放大,从而导致血小板大量破坏,引发血小板紫癜。例如,既往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孕妇,在妊娠期间发生血小板紫癜的风险相对更高,是因为其自身免疫紊乱状态在孕期进一步恶化,对血小板的损伤作用增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