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癜性蛋白尿是过敏性紫癜累及肾脏时以蛋白尿为主要表现的临床情况,发病机制与免疫复合物介导肾小球损伤相关,除皮肤紫癜外有不同程度蛋白尿等表现,通过病史采集、尿常规、肾功能检查及肾活检诊断,治疗有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儿童患者需注意药物对生长发育影响,孕妇要权衡药物对胎儿影响,老年患者需综合考虑基础疾病等调整治疗方案。
一、定义与发病机制
紫癜性蛋白尿是过敏性紫癜(HSP)累及肾脏时出现的以蛋白尿为主要表现的临床情况,其发病机制主要与免疫复合物介导的肾小球损伤相关,机体对某些致敏原产生免疫反应,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基底膜等部位,引发炎症反应,导致肾小球滤过屏障受损,出现蛋白尿。
二、临床表现
除皮肤紫癜外,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蛋白尿,轻者尿中蛋白量较少,重者可表现为大量蛋白尿,部分患者可伴有血尿、水肿等症状,病情严重者可能出现肾功能异常。不同年龄患者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患者相对更为常见,且病情变化可能较快。
三、诊断方法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有无过敏性紫癜病史、皮肤紫癜出现时间及表现等。2.尿常规检查:检测尿中蛋白含量,是初步判断蛋白尿的重要指标,若尿蛋白阳性需进一步评估。3.肾功能检查:包括血肌酐、尿素氮等,了解肾功能状况,评估病情严重程度。4.肾活检:必要时进行肾活检,通过病理检查明确肾小球病变情况,有助于精准诊断及判断预后。
四、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急性期需卧床休息,避免接触致敏原,注意饮食中蛋白质等摄入的合理调整,根据病情控制盐分摄入等。2.药物治疗:根据病情可选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抗炎、抑制免疫反应等,但具体药物选择需遵循循证医学依据,严格把握用药指征。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治疗中需特别注意药物对生长发育的潜在影响,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如病情需要使用药物时,需谨慎选择对儿童肝肾等器官影响较小的药物,并密切监测生长发育指标。2.孕妇患者:孕妇患紫癜性蛋白尿时,药物选择需权衡对胎儿的影响,尽量选择对胎儿安全性较高的治疗方案,密切监测母婴情况,确保母婴健康。3.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治疗时需综合考虑其肝肾功能状况及合并疾病对药物的代谢与耐受情况,调整治疗方案时更加谨慎,注意药物间相互作用可能带来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