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咽峡炎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休息隔离、饮食调整)、对症治疗(发热处理、缓解咽痛)、抗病毒治疗(多数无需常规用,重症等特殊情况可考虑),特殊人群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用药谨慎。
一、一般治疗
1.休息与隔离:小孩患疱疹性咽峡炎后需充分休息,避免剧烈活动,防止交叉感染,一般隔离至症状消失后1周左右。因为充足休息有助于身体恢复,隔离可减少病毒传播给他人的风险,尤其对于抵抗力相对较弱的小孩以及周围易受感染的人群。
2.饮食调整:给予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牛奶、稀粥、面条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过烫的食物,以免刺激咽部加重疼痛。这是由于患病期间小孩咽部可能存在疼痛不适,合适的饮食有助于减少对咽部的刺激,保证营养摄入同时减轻不适。
二、对症治疗
1.发热处理:若小孩体温未超过38.5℃,可采用物理降温,如使用湿毛巾擦拭额头、腋窝、腹股沟等部位,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来降温。若体温超过38.5℃,可根据病情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等适合儿童的退热药物(需严格遵循药品使用的年龄等禁忌等)。物理降温适用于大部分体温不是过高的小孩,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发热带来的不适,而药物退热则是在体温达到一定高度时起到降低体温、减轻小孩不适的作用。
2.缓解咽痛:可使用生理盐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减轻咽部炎症和疼痛。对于年龄较小的小孩,家长可帮助其用生理盐水轻轻漱口。生理盐水漱口能清洁口腔,减少细菌滋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咽部的炎症反应和疼痛。
三、抗病毒治疗
目前对于疱疹性咽峡炎,多数为柯萨奇病毒等引起的自限性疾病,一般无需常规使用抗病毒药物。但对于重症患儿或有特殊情况的患儿,可在医生评估后考虑使用干扰素等抗病毒药物。因为疱疹性咽峡炎大多具有自限性,病程一般在1周左右,所以通常先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只有在明确有病毒感染且病情较重等情况下才考虑使用抗病毒药物。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对于婴幼儿等特殊人群,家长需更加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体温、精神状态、进食情况等。一旦出现精神萎靡、持续高热不退、呼吸急促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就医。婴幼儿自身免疫力相对更低,病情变化可能较为迅速,所以家长的密切观察能及时发现异常并采取相应措施,保障小孩健康。同时,特殊人群用药需格外谨慎,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严格遵循药品的适应证、禁忌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