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鞘膜积液有观察等待、手术治疗及非手术治疗中的穿刺抽液注药法等方式。1岁以内部分可自行吸收,需观察;1岁以上未自愈、积液多致不适或交通性鞘膜积液需手术,术式多为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术后要注意清洁干燥等;穿刺抽液注药法适用于不适合或拒绝手术者但复发率高,操作需无菌轻柔,家长要关注患儿病情变化,手术要评估身体状况,术后按要求护理。
一、观察等待
对于1岁以内的小儿鞘膜积液,部分可自行吸收,因为在这个阶段,小儿的鞘状突有自行闭合的可能。此时期需密切观察积液的变化情况,包括积液量的多少、阴囊的大小等,但要避免过度干预,遵循自然发展的过程。
二、手术治疗
1.适应证
对于1岁以上仍未自愈的小儿鞘膜积液,以及鞘膜积液量较多,引起患儿明显不适,如阴囊坠胀感等情况时,通常需要考虑手术治疗。另外,交通性鞘膜积液一般也建议手术治疗,因为这种类型的鞘膜积液与腹腔相通,有逐渐加重的可能。
手术方式主要是鞘状突高位结扎术。通过手术将未闭合的鞘状突结扎,阻止腹腔液体与鞘膜腔之间的交通,从而达到治疗目的。手术适用于大多数适合手术的小儿鞘膜积液患者,尤其对于年龄稍大、鞘状突未自行闭合的患儿。
2.术后注意事项
术后要保持手术部位的清洁干燥,避免感染。要密切观察患儿阴囊的情况,包括有无肿胀加剧、渗血等情况。同时,要让患儿适当休息,减少剧烈活动,防止伤口裂开等情况发生。对于小儿来说,要注意安抚患儿情绪,避免其过度哭闹,因为哭闹可能会增加腹压,影响手术效果。
三、非手术治疗中的穿刺抽液注药法
1.方法
穿刺抽液是用穿刺针将鞘膜内的积液抽出,然后注入硬化剂等药物,促使鞘膜腔粘连闭合。但这种方法存在一定的复发风险,因为可能无法完全破坏鞘膜的结构使其彻底粘连。
该方法适用于一些不适合手术或者拒绝手术的患儿,但由于复发率相对较高,临床应用相对受限。在操作过程中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防止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对于小儿来说,要注意操作的轻柔,减少对患儿的刺激。
特殊人群提示
对于小儿鞘膜积液患者,尤其是年龄较小的患儿,家长要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在观察等待期间,要注意避免患儿长时间哭闹、剧烈咳嗽等增加腹压的情况,因为腹压增加可能会影响鞘状突的闭合,加重鞘膜积液的情况。如果考虑手术治疗,要充分评估患儿的身体状况,确保手术安全。术后要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护理,关注患儿的恢复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