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肠套叠最早期症状包括阵发性哭闹,是因肠管痉挛致婴儿剧烈、阵发性哭闹;还有反射性呕吐,吐出奶汁等物;安静时可摸到腊肠样腹部包块;发病一段时间后会排出果酱样大便
一、阵发性哭闹
原因及表现:婴儿会出现突然发作的剧烈哭闹,呈阵发性。这是因为肠套叠时,肠道蠕动紊乱,肠管痉挛,引起腹部疼痛,婴儿通过哭闹来表达不适。这种哭闹与平时婴儿因饥饿、口渴等一般原因引起的哭闹不同,往往较为强烈且持续一段时间后又暂时缓解,之后又会再次发作。例如,正常婴儿可能因尿布湿了哭闹,而肠套叠引起的哭闹更为烦躁不安,难以安抚。
与年龄、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关系:对于婴儿来说,由于无法用语言表达疼痛,阵发性哭闹是其重要的早期信号。家长需要密切关注婴儿日常的哭闹模式,若出现与以往不同的剧烈、阵发性哭闹,需高度警惕肠套叠。
二、呕吐
原因及表现:早期多为反射性呕吐,吐出物多为奶汁、乳块或食物残渣等。这是由于肠套叠导致肠道梗阻,近端肠管蠕动增强,引起呕吐。随着病情进展,呕吐可能会变得频繁且内容物可能含有胆汁等。比如,刚开始可能只是偶尔吐出一点奶,随后呕吐次数逐渐增多。
年龄因素影响:婴儿年龄较小,胃肠道功能不完善,肠套叠引起的呕吐表现可能更需家长留意。年龄越小的婴儿,呕吐症状可能越不典型,但仍需作为早期症状重点观察。
三、腹部包块
原因及表现:在婴儿安静或腹部放松时,可能在腹部摸到形状较规则、像腊肠样的包块,质地较硬,有一定活动度,常位于右上腹或腹部脐周等部位。这是因为肠管套叠后形成局部肿块。例如,家长可以轻轻触摸婴儿腹部,若发现异常的包块,需及时就医。
生活方式等因素影响:家长日常对婴儿腹部的轻柔触摸观察很重要,若婴儿生活中腹部被衣物等束缚不影响触摸,就能更早发现腹部包块这一症状。但如果婴儿腹部被紧紧包裹,可能会影响对包块的察觉,所以家长要注意婴儿衣物穿着情况,方便及时检查腹部。
四、果酱样大便
原因及表现:发病一段时间后,婴儿可能会排出果酱样大便,这是肠套叠比较典型的症状之一。由于肠套叠导致肠黏膜出血坏死,与肠液混合后形成果酱样黏液血便。起初可能是少量果酱样便,随着病情发展,排便次数可能增多,大便性状以果酱样为主。
年龄与病史因素:婴儿如果既往有过肠套叠相关病史,再次出现类似症状时更要警惕复发导致果酱样大便的出现。同时,不同年龄的婴儿对肠套叠的耐受和表现略有不同,但果酱样大便一旦出现,都提示病情有一定进展,需要立即就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