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过敏性休克需立即脱离过敏原,皮下或肌内注射肾上腺素为关键措施,要维持呼吸道通畅,快速建立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还可根据情况使用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物等进行辅助治疗,不同年龄、病史患者需注意相应特殊情况。
一、立即脱离过敏原
1.若患者是因接触某种物质(如药物、食物、昆虫叮咬等)发生过敏性休克,应迅速让患者远离过敏原,比如若为药物引起,立即停止使用该可疑药物。这是因为持续接触过敏原会不断刺激机体,使过敏反应进一步加重,脱离过敏原是阻止病情恶化的首要步骤,不同年龄、性别及有不同病史的患者,均需尽快脱离相应的过敏原环境。
二、肾上腺素注射
1.皮下或肌内注射肾上腺素是抢救过敏性休克的关键措施。肾上腺素能通过激动α受体,收缩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激动β受体,改善心功能,缓解支气管痉挛;减少过敏介质释放,从而迅速缓解过敏性休克的症状。对于儿童患者,同样应及时给予肾上腺素注射,但需严格遵循儿科用药的相关安全原则,根据患儿体重等情况准确判断用药的合理性等;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等特殊病史的患者,使用肾上腺素时要格外谨慎,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等变化。
三、维持呼吸道通畅
1.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至关重要。若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应立即清除口咽分泌物、异物等,必要时可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等操作以保证有效通气。不同年龄患者的气道管理有所不同,儿童的气道相对更狭窄,操作时需更加轻柔且精准;对于有颈部外伤等病史的患者,在进行气道处理时要特别注意避免加重损伤等情况。
四、补充血容量
1.快速建立静脉通道,补充晶体液或胶体液以维持有效循环血量。过敏性休克时由于血管通透性增加,大量血浆外渗,导致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补充血容量可以纠正休克引起的组织低灌注和缺氧。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生理功能衰退,在补充血容量时要密切监测心功能等情况,避免过快、过多输液导致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对于有肾脏疾病等病史的患者,要注意输液量和输液速度对肾脏功能的影响等。
五、药物辅助治疗
1.可根据情况使用糖皮质激素,如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等。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抗过敏等作用,能减轻过敏反应引起的炎症介质释放等。对于儿童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要考虑其生长发育等因素的影响;对于有糖尿病等病史的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时需调整血糖控制方案等。还可使用抗组胺药物,如静脉注射苯海拉明等,抗组胺药物能阻断组胺受体,减轻过敏症状。不同年龄、病史的患者使用抗组胺药物时要注意药物的适应证、禁忌证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