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多动症表现为注意缺陷和多动冲动两方面。注意缺陷包括注意力不集中(听课做作业易分心,与正常儿童注意力发展不同,与神经递质失衡有关)和活动过多(不该动场合难安静,活动水平超同龄儿童,与神经递质功能异常有关);多动冲动包括冲动任性(难等待、打断他人、不遵规则,自我控制差,大脑冲动控制区域功能异常)和行为冲动(做事不考虑后果、出现危险行为,与执行功能受损有关,不同年龄表现形式有差异)。
一、注意缺陷表现
1.注意力不集中:小孩在听课、做作业或其他活动时难以保持专注,易受外界干扰而分心。例如,在课堂上不能持续听讲,常东张西望,对老师布置的任务不能很好地始终专注去完成,写作业时容易被周围的事物吸引而频繁中断,这与儿童正常的注意力发展特点不同,正常儿童在适宜环境下能有一定时间的专注表现,而多动症儿童这种注意力分散情况更为显著且持续存在,多与大脑神经递质失衡等因素相关,影响其学习和日常活动的参与。
2.活动过多:小孩显得格外活跃,在不该乱动的场合也难以安静下来。比如在教室中不能安静坐着,经常离座走动,在座位上扭来扭去,话多,不断插嘴或喧闹等。这种活动过多并非简单的活泼,而是超出了同龄儿童的正常活动水平,可能与大脑的多巴胺等神经递质功能异常有关,使得患儿难以抑制自己的活动冲动,年龄较小的幼儿可能表现为不停摆弄物品等过度的躯体活动,随着年龄增长可能在行为表现上有所变化但活动过多的本质依然存在。
二、多动冲动表现
1.冲动任性:小孩难以等待,常打断别人的谈话或游戏等。例如,在排队等待时不能耐心等候,会迫不及待地插队;在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时,不能遵循游戏规则,会突然抢夺别人的玩具等。这是因为患儿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大脑中负责冲动控制的区域功能存在异常,导致他们不能很好地克制自己的行为冲动,按照社会规范和情境要求来约束自己,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更直接地以自身意愿为主导做出冲动行为,随着年龄增长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善但仍可能存在明显的冲动任性表现。
2.行为冲动:在做事情时不考虑后果,容易出现危险行为。比如未经考虑就攀爬高处,可能会引发摔倒受伤等情况;在参与体育活动或其他活动时,不顾及周围环境和自身安全,做出鲁莽的行为。这与患儿大脑的执行功能受损有关,执行功能包括对行为的规划、抑制和后果预判等,多动症患儿的执行功能缺陷使得他们在行为决策时缺乏周全的考虑,从而出现各种冲动且可能带来不良后果的行为,不同年龄阶段的小孩在行为冲动的具体表现形式上会有所差异,但本质都是行为缺乏适当的控制和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