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夜可通过打乱生物钟、影响心血管系统节律、使血压升高、干扰内分泌系统等机制增加睡觉猝死风险,不同人群如患有基础疾病者、年轻人、老年人熬夜致猝死风险有差异,可通过调整作息、改善睡眠环境、控制基础疾病、适度运动与健康饮食等来降低熬夜相关睡觉猝死风险
一、熬夜与睡觉猝死的关联机制
熬夜可能会通过多种机制增加睡觉猝死的风险。长期熬夜会打乱人体的生物钟,影响心血管系统的正常节律。例如,研究发现,熬夜会导致心率失常的发生风险升高,而心率失常是引发猝死的重要因素之一。熬夜还会使血压升高,长期的高血压会对心脏和血管造成损害,增加心脏负担,进而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增加猝死的可能性。另外,熬夜会影响身体的内分泌系统,导致肾上腺素等应激激素分泌异常,进一步干扰心血管的稳定状态。
二、不同人群熬夜与睡觉猝死风险差异
1.有基础疾病人群:本身患有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肌病等)、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的人群,熬夜会显著加重病情,大大提高睡觉猝死的风险。例如,冠心病患者熬夜时,心脏供血不足的情况可能加剧,容易引发心肌梗死等严重事件,进而导致猝死。对于这类人群,应严格避免熬夜,积极治疗基础疾病,以降低猝死风险。
2.年轻人:部分年轻人长期熬夜,但自认为身体状况良好,然而长期熬夜会逐渐损害心血管等系统的功能。虽然短期内可能未出现明显症状,但随着时间推移,潜在的健康隐患会积累,增加睡觉猝死的可能性。年轻人应认识到熬夜的长期危害,尽量保持规律作息。
3.老年人:老年人的身体机能本就处于衰退状态,熬夜对其心血管等系统的影响更为显著。老年人熬夜后,心脏调节功能更差,更容易出现心率失常等危及生命的情况。老年人应格外注意避免熬夜,保证充足且规律的睡眠。
三、降低熬夜相关睡觉猝死风险的措施
1.调整作息时间:尽量保证每天有规律的睡眠时间,成年人一般建议7-8小时的睡眠时间,保持固定的上床睡觉和起床时间,让生物钟保持稳定。
2.改善睡眠环境:营造安静、舒适、黑暗且温度适宜的睡眠环境,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减少因睡眠环境不佳而可能引发的健康风险。
3.控制基础疾病:对于本身患有基础疾病的人群,要严格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积极控制病情,如按时服用治疗心血管疾病或呼吸系统疾病的药物等,以降低熬夜带来的额外风险。
4.适度运动与健康饮食: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有助于增强心血管功能;保持均衡的饮食,多摄入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减少高脂肪、高盐食物的摄入,也有利于维持身体的健康状态,间接降低熬夜相关的猝死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