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肠穿孔,其发生机制是伤寒病程中肠道病变处溃疡深达浆膜层等;临床表现为突然右下腹剧痛伴多种表现及腹膜刺激征等,危害是可致严重腹腔感染等危及生命;诊断结合病史、表现及腹部X线等;治疗需立即手术及抗感染等支持治疗;不同人群有特点及注意事项,儿童病情变化快、老年易延误诊断且手术风险高、女性要考虑特殊关联、有基础病史患者风险更高且需兼顾基础病史及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
一、肠穿孔的发生机制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病变主要累及回肠下段淋巴组织。当伤寒病程中,肠道病变处的坏死组织脱落、溃疡形成,若溃疡深达浆膜层,就可能发生肠穿孔。伤寒杆菌的内毒素等致病物质可导致肠道黏膜炎症、坏死,使肠壁结构脆弱,在肠道内压力变化(如剧烈咳嗽、用力排便等)等因素影响下,容易发生穿孔。
二、肠穿孔的临床表现及危害
临床表现:患者会突然出现右下腹剧痛,伴有恶心、呕吐、冷汗、脉快等表现,随后可出现腹膜刺激征,如腹部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等,部分患者还可出现发热、休克等表现。
危害:肠穿孔是伤寒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若不及时救治,可导致严重的腹腔感染,引起弥漫性腹膜炎,进而可导致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后果,危及患者生命。
三、肠穿孔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结合伤寒病史、突发腹痛及腹膜刺激征等表现,再通过腹部X线检查可见膈下游离气体等可辅助诊断肠穿孔。
治疗:一旦怀疑或确诊肠穿孔,需立即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主要是穿孔修补术等,同时需要进行抗感染等支持治疗。
四、不同人群肠穿孔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患伤寒时肠道病变相对成人可能更具特殊性,发生肠穿孔时病情变化可能较为迅速,需密切观察儿童的腹痛、生命体征等变化,由于儿童器官功能发育不完善,手术及术后恢复需更加谨慎,要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支持治疗。
老年患者:老年伤寒患者本身多伴有一些基础疾病,发生肠穿孔时,机体的应激反应可能不如年轻人明显,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容易延误诊断,在治疗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老年患者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手术风险相对较高,术后恢复需要更精心的护理,预防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女性患者:女性患者在伤寒病程中发生肠穿孔时,需考虑与月经周期等是否有特殊关联,但总体处理原则与其他患者类似,要注重整体病情的评估和综合治疗。
有基础病史患者:对于本身有消化系统基础病史(如溃疡病史等)的伤寒患者,发生肠穿孔的风险可能相对更高,在治疗伤寒的同时,要兼顾基础病史对病情的影响,在手术及术后治疗中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