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多动症常与大脑神经递质失衡、大脑结构异常、执行功能障碍及神经发育延迟相关,表现为多巴胺信号传递障碍、额叶和基底节异常、执行功能不足及精细与粗大运动、语言发育延迟等,家长需早期关注,提供稳定环境并配合专业干预,临床诊断干预要综合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
一、大脑神经递质失衡
儿童多动症(ADHD)常与大脑神经递质的失衡密切相关。其中,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在调节注意力、行为控制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有研究表明,ADHD患儿脑内多巴胺转运体功能存在异常,导致多巴胺信号传递出现障碍,影响大脑对注意力和运动控制的调节,使得患儿难以维持稳定的注意力,容易出现多动、冲动等表现。
二、大脑结构异常
1.额叶发育相关异常:额叶在认知控制、冲动抑制等功能中起关键作用。ADHD患儿额叶存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异常,例如额叶体积可能较正常儿童偏小,其神经细胞的发育和连接也存在一定缺陷。额叶功能的异常会影响患儿对自身行为的控制能力,导致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等症状。
2.基底节相关改变:基底节参与运动调控和注意力等功能。ADHD患儿基底节的神经解剖结构和神经化学反应存在异常,如基底节中的纹状体部分,其多巴胺受体密度等可能与正常儿童不同,进而影响运动协调和注意力的维持,使得患儿表现出多动、动作笨拙等生理障碍相关表现。
三、执行功能障碍
执行功能包括计划、组织、抑制冲动等多项能力。ADHD患儿存在明显的执行功能障碍。在计划能力方面,患儿难以合理规划完成任务的步骤;组织能力上,在整理物品、安排学习任务等方面表现较差;抑制冲动能力不足则使得患儿容易在不合适的场合做出冲动的行为,如未经允许打断他人讲话等,这些都属于生理障碍在行为和认知调控上的体现,与大脑相关功能区域的异常密切相关。
四、神经发育延迟相关
ADHD患儿往往存在神经发育延迟的情况。在精细运动发育上,可能较正常儿童落后,表现为手部精细动作不协调,如写字姿势不佳、握笔不稳等;在粗大运动发育方面,也可能出现运动协调能力稍差的情况;同时,在语言发育的某些方面,如语言表达的流畅性、词汇运用的准确性等可能也存在一定的延迟表现,这些都反映了神经发育过程中出现的生理障碍问题。
对于患有多动症的儿童,家长需要多关注其生理障碍相关表现,早期发现并寻求专业医疗评估和干预。在日常生活中,要为患儿提供一个相对稳定、有序的环境,帮助其尽量减少因生理障碍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积极配合专业的康复训练等干预措施,促进患儿身心更好地发展。由于多动症的生理障碍涉及多方面复杂的神经生物学机制,在临床诊断和干预中需要综合考虑患儿的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