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炎早期有腰背部、外周关节及全身等多方面症状。腰背部早期多为下腰部或骶髂隐匿性钝痛,久坐久站或休息后加重、活动后缓解,随病情进展持续性增强,多数患者有持续30分钟以上的晨僵;外周关节以下肢大关节(如膝、髋)受累常见,男性相对多发,长期重体力劳动等人群风险高,部分有外周小关节受累;全身有疲劳乏力且休息难缓解,部分有37.5℃左右低热,需注意与其他疾病鉴别。
一、腰背部症状
1.疼痛起始与特点:脊柱炎早期多表现为下腰部或骶髂部位的疼痛,一般为隐匿性发作,疼痛性质常为钝痛,程度轻重不一。这种疼痛通常在久坐、久站或休息后加重,活动后可有所缓解,但随着病情进展,疼痛的持续性会逐渐增强,且休息时也可能难以缓解。例如,有研究表明,约70%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早期以骶髂关节疼痛为首发症状,疼痛可向臀部和大腿后侧放射。
2.晨僵现象:多数患者会出现晨僵,一般持续时间在30分钟以上。晨僵是指早晨起床后,腰背部或脊柱部位出现僵硬感,活动后可逐渐缓解。不同患者晨僵的程度有所差异,一些患者晨起时会感觉腰部像被锁住一样,活动困难,需要花费较长时间才能慢慢恢复活动能力。年龄较小的患者可能因表述不清而被家长发现晨起后活动较缓慢等情况。
二、外周关节症状
1.下肢大关节受累:外周关节受累也是脊柱炎早期常见表现,尤其以下肢大关节为主,如膝关节、髋关节等。膝关节可能出现肿胀、疼痛、活动受限,患者行走时会感到膝关节不适,上下楼梯时症状可能加重。髋关节受累时,患者可能会出现腹股沟区疼痛,行走、站立时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跛行。性别方面,一般男性和女性均可受累,但男性发病相对较多。生活方式上,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的人群可能因关节过度磨损等因素增加外周关节受累的风险。
2.外周小关节受累:部分患者也可能出现外周小关节受累,如手指、脚趾等小关节,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可能出现手指关节的梭形肿胀等类似类风湿关节炎的表现,但与类风湿关节炎有所不同,脊柱炎的外周小关节受累通常有其自身特点。病史方面,有脊柱炎家族史的人群相对更容易出现早期外周关节受累的情况。
三、全身症状
1.疲劳乏力:早期患者常感到疲劳、乏力,即使经过适当休息也难以完全缓解。这种疲劳感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患者会感觉精力不足,做一些轻微活动就会感到疲惫不堪。年龄较小的患者可能表现为活动耐力下降,不愿意参与原本喜欢的运动等。
2.低热:部分患者会出现低热,体温一般在37.5℃左右,很少超过38℃。低热可能会持续存在,也可能间断出现。如果患者同时合并感染等情况,低热可能会加重,但需要注意与其他疾病引起的低热相鉴别。特殊人群如孕妇,出现低热时需要更加谨慎,因为涉及到胎儿的安全,需要及时就医明确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