鞘膜积液是鞘膜腔内液体超量形成囊肿,分为睾丸、精索、交通性鞘膜积液,病因各有不同,临床表现为阴囊等部位囊性肿块,诊断靠体格检查和超声,治疗有等待观察、手术及穿刺抽液注射硬化剂等,婴儿型睾丸鞘膜积液6月内可观察,积液量大等多需手术,穿刺抽液注射硬化剂复发率高少用
一、鞘膜积液的定义
鞘膜积液是指鞘膜腔内积聚的液体超过正常量而形成的囊肿。鞘膜是包裹睾丸和精索的一层膜,分为脏层和壁层,正常情况下鞘膜腔内有少量浆液起润滑作用。
二、鞘膜积液的分类及病因
(一)睾丸鞘膜积液
病因:婴儿型鞘膜积液可能是由于鞘状突未闭合,腹腔液体流入鞘膜腔所致;成人型多与炎症、外伤、肿瘤等有关。在年龄方面,婴儿期睾丸鞘膜积液有一定自限性,部分可自行吸收,而成年人则多由后天因素引发。男性发病率相对较高,生活方式方面,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有阴囊外伤史等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二)精索鞘膜积液
病因:是鞘状突两端闭合,中间的精索鞘膜囊未闭合且有积液形成,与鞘状突发育异常有关,男性发病多于女性,年龄上各年龄段均可发生,生活方式中阴囊部位的损伤等可能诱发。
(三)交通性鞘膜积液
病因:鞘状突未完全闭合,腹腔与鞘膜腔相通,液体可互相流动,小儿多见,男性多于女性,婴儿期因鞘状突发育尚未完善易出现,随着年龄增长,若鞘状突仍未闭合则持续存在患病可能。
三、鞘膜积液的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阴囊或腹股沟区囊性肿块,大小不一。交通性鞘膜积液可在平卧时缩小或消失,站立时增大。小儿患者可能因鞘膜积液不适而出现哭闹等表现,年龄较小的婴儿可能难以准确表述,需家长观察阴囊部位变化。成年人多自觉阴囊坠胀等不适,男性患者相对女性更易被察觉阴囊异常情况。
四、鞘膜积液的诊断
体格检查:通过触诊可初步判断肿块性质,睾丸鞘膜积液时睾丸不能触及,精索鞘膜积液可触及精索部位囊性肿块,交通性鞘膜积液可通过体位改变观察肿块变化。
超声检查:是重要的诊断方法,可清晰显示鞘膜腔内积液情况,明确积液类型,对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各年龄段患者均可通过超声检查明确病情,尤其对小儿患者无辐射损伤,能准确评估鞘膜积液状况。
五、鞘膜积液的治疗
(一)等待观察
婴儿型睾丸鞘膜积液有自行吸收的可能,6个月内的婴儿可先观察,密切随访,了解积液变化情况。小儿患者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部分积液有自行消退的机会,需定期复查超声等检查评估。
(二)手术治疗
对于积液量大、保守治疗无效或成人型鞘膜积液多需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主要有鞘膜翻转术等。手术适用于非自行吸收且影响生活质量的患者,不同年龄段患者手术风险及术后恢复略有不同,小儿患者术后需注意阴囊护理,避免剧烈活动等。
(三)其他治疗
穿刺抽液并注射硬化剂,但复发率较高,临床应用相对较少,尤其对于小儿患者,因其身体处于发育阶段,硬化剂可能对局部组织产生不良影响,一般不作为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