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怎么办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需识别评估临床表现与相关病史,进行支持治疗包括呼吸和循环支持,开展原发病治疗如控制感染、处理创伤等,儿童和老年患者有特殊注意事项,要根据不同情况调整治疗及监测相关指标等。
一、识别与评估
1.临床表现识别: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通常有呼吸急促、发绀等表现,需密切观察其呼吸频率、节律及血氧饱和度等变化,不同年龄段患者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可能出现三凹征等更明显的呼吸困难表现,这是因为儿童胸廓等解剖结构与成人不同,呼吸代偿能力相对较弱。
2.相关病史询问:了解患者是否有创伤、感染、误吸等可能导致ARDS的诱因,对于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的患者,其发生ARDS时的病情评估和治疗需综合基础疾病情况考虑,因为基础疾病会影响机体的整体状况和对治疗的反应。
二、支持治疗
1.呼吸支持
氧疗:通过鼻导管或面罩给予吸氧,根据患者血氧情况调整吸氧浓度,保证血氧饱和度维持在一定水平,不同年龄患者对氧饱和度的要求有差异,新生儿可能要求更高的血氧饱和度范围,而成人一般要求血氧饱和度≥93%等。
机械通气:严重患者需进行机械通气,可选择合适的通气模式,如保护性肺通气策略,包括小潮气量(6-8ml/kg预计体重)、低平台压(≤30cmHO)等,这是基于大量临床研究得出的能减少肺损伤的通气参数设置,对于不同年龄患者要根据其生理特点调整通气相关参数。
2.循环支持:维持循环稳定,监测血压、心率、中心静脉压等指标,根据情况给予液体复苏和血管活性药物等,对于有基础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在补液和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时需更加谨慎,避免加重心脏负担或导致血压波动过大。
三、原发病治疗
1.控制感染:如果是感染相关因素导致的ARDS,需积极寻找病原菌并使用敏感抗生素,根据病原菌类型和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生素,例如肺部感染引起的ARDS,可能根据痰培养等结果选用相应的抗菌药物,在使用抗生素过程中要注意药物的适应证、禁忌证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2.处理创伤等因素:对于创伤导致的ARDS,要妥善处理创伤部位,如进行伤口清创等,减少进一步损伤和感染的风险,对于不同创伤类型的患者,处理方式和后续治疗的侧重点不同。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ARDS在治疗上要特别注意液体管理,因为儿童的体液调节能力与成人不同,要严格控制液体入量和速度,避免肺水肿加重,机械通气时要选择适合儿童气道的通气设备和参数,密切监测儿童的生长发育相关指标,因为机械通气和疾病本身可能影响儿童的正常生长。
2.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治疗ARDS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选择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小的药物,同时要加强营养支持,因为老年患者的机体恢复能力相对较弱,营养状况会影响预后,要根据老年患者的消化功能等情况合理制定营养支持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