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死是短时间内非预期性死亡,其发生与心血管系统(如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呼吸系统(如急性肺栓塞)、神经系统(如脑出血)等相关因素及其他潜在因素(如电解质紊乱、药物滥用或不良反应、极端环境因素)有关,应积极预防,有基础疾病等高危人群要控制基础疾病、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出现疑似情况立即急救并拨打急救电话,高危人群定期体检筛查。
一、心血管系统相关因素
1.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导致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心肌急性缺血坏死,引发严重心律失常等,可导致猝死。有冠心病病史、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危险因素的人群,若情绪激动、剧烈运动等诱发心肌缺血加重时,更容易发生这种情况。比如长期高血压控制不佳的患者,血管壁承受压力大,易致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增加急性心肌梗死及猝死风险。
2.恶性心律失常:如心室颤动等。先天性长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等遗传性心律失常疾病患者,在某些诱因下(如情绪刺激、特定药物影响等)易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导致猝死。对于有遗传性心律失常家族史的人群,更需警惕。
二、呼吸系统相关因素
1.急性肺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脱落等栓子阻塞肺动脉及其分支,导致肺循环障碍,严重时可引起右心衰竭、低血压、心律失常等,进而导致猝死。长期卧床、手术后制动、妊娠、恶性肿瘤等人群是肺栓塞的高危人群,这些人群若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等症状,需警惕肺栓塞引发猝死。
三、神经系统相关因素
1.脑出血:高血压合并细小动脉硬化患者,血压剧烈波动时易导致脑血管破裂出血。大量脑出血可引起颅内压急剧升高,发生脑疝,导致呼吸、心跳骤停而猝死。有高血压病史且血压控制不理想的中老年人,在情绪激动、用力排便等情况下易诱发脑出血。
四、其他潜在因素
1.电解质紊乱:严重的低钾血症或高钾血症等电解质紊乱可影响心肌细胞的电活动,导致心律失常,引发猝死。长期腹泻、呕吐、大量使用利尿剂等情况易引起电解质紊乱,一些患有肾脏疾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也易出现电解质失衡。
2.药物滥用或药物不良反应:某些药物使用不当或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可能导致心脏电生理改变,引发猝死。例如一些抗心律失常药物使用不当可能导致新的心律失常,某些抗抑郁药物等也可能有心脏方面的不良反应风险。
3.极端环境因素:在高温环境下长时间活动,可导致中暑,严重中暑可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包括心脏功能障碍,进而导致猝死;在寒冷环境中,人体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也可能诱发心脑血管事件导致猝死。
需要强调的是,我们应积极预防猝死的发生,对于有基础疾病的人群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心理平衡等。一旦出现疑似猝死的紧急情况,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并尽快拨打急救电话寻求专业救治。同时,对于有家族性心脏疾病等高危因素的人群,应定期进行体检和心脏相关筛查,以便早期发现问题并采取干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