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脑瘫有运动发育进程明显滞后于同龄正常儿及姿势异常表现,肌张力存在增高时肢体僵硬等、降低时松软无力状况,原始反射延迟消失且立直与平衡反射发育延迟或不出现,还常伴随约三分之二的智力低下、较常见的语言障碍及约三分之一的癫痫等,这些均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相关。
一、运动发育落后及姿势异常
早产儿脑瘫患儿在运动发育进程上明显滞后于同龄正常儿,例如出生后3个月仍不能自主抬头,4个月时无法主动伸手抓握物体,6个月不能稳定独坐等。在姿势方面可出现异常,如呈现角弓反张姿势(头背屈、四肢伸直僵硬)、四肢呈现过度屈曲或伸展的异常姿势,或表现为偏瘫、双瘫等不对称或对称的异常体态,这是由于脑部运动中枢受损导致运动控制失调所致,相关研究表明脑瘫患儿的运动发育偏离正常轨迹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的神经发育异常密切相关。
二、肌张力异常
1.肌张力增高:患儿肢体表现为僵硬,活动时阻力增大,被动运动关节时感觉明显抵抗,常出现上肢内收内旋、下肢交叉呈剪刀样等典型姿势,这是因为脑部病变影响了锥体系和锥体外系对肌张力的调节,使得肌肉紧张度异常增高,多项临床研究显示肌张力增高是早产儿脑瘫运动障碍的重要特征之一。
2.肌张力降低:患儿肢体显得松软无力,关节活动范围增大,卧位时四肢呈外展外旋状,像蛙腿样姿势,自主运动减少,这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对肌肉的控制能力减弱,导致肌张力低于正常水平,相关电生理及影像学研究可辅助证实肌张力降低与脑损伤部位及程度的关联。
三、反射异常
1.原始反射延迟消失:正常新生儿具备的握持反射、拥抱反射等原始反射,在早产儿脑瘫患儿中往往延迟消失,例如握持反射在4个月后本应消失,但脑瘫患儿可能6个月甚至更晚仍存在该反射,这是因为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或受损,使得原始反射的抑制机制未能正常发挥作用。
2.立直反射与平衡反射发育延迟或不出现:立直反射如颈立直反射、躯干立直反射等,以及平衡反射如坐位平衡反射、卧位平衡反射等,早产儿脑瘫患儿常出现发育延迟或无法引出,这反映了其神经系统对姿势调节和平衡控制功能的障碍,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在反射层面的具体体现,临床评估中常通过这些反射的检查来辅助诊断脑瘫。
四、伴随症状
1.智力低下:约2/3的早产儿脑瘫患儿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表现为认知、学习、语言等方面的能力落后于正常儿童,这与脑部损伤影响了大脑的发育和功能有关,相关神经心理学研究显示脑瘫患儿的智力发展受限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程度和部位。
2.语言障碍:可出现语言发育迟缓、发音不清、失语等情况,这是因为语言中枢或与语言相关的神经通路受到影响,导致患儿在语言的理解、表达等方面出现障碍,临床观察发现语言障碍在早产儿脑瘫患儿中较为常见,与脑部损伤累及语言相关区域密切相关。
3.癫痫:约1/3的早产儿脑瘫患儿合并癫痫,这是由于脑部异常放电导致,癫痫发作可进一步加重脑损伤,影响患儿的预后,其发生机制与脑损伤后神经元的异常兴奋性及突触传递紊乱有关,通过脑电图等检查可辅助诊断癫痫并评估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