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炎是累及脊柱及周围关节等部位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不同类型症状有差异但也有共同表现及各自特点,包括脊柱相关症状(疼痛、晚期畸形)、外周关节症状(髋关节等受累)、全身症状(疲劳、部分低热)。
脊柱相关症状
疼痛:是脊柱炎常见且主要的症状。早期常表现为下腰部疼痛,一般呈隐匿性、间歇性,疼痛部位主要在骶髂关节及其周围,疼痛可放射至臀部、大腿后侧等部位,休息时疼痛可能加重,活动后部分患者可稍有缓解,但随着病情进展,疼痛会逐渐加重且变为持续性,可累及整个脊柱,导致脊柱活动受限。例如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病情逐渐发展可出现胸背部疼痛,进而影响脊柱的屈伸、侧弯等活动。年龄较小的患者可能因表述不清而表现为哭闹、不愿活动等情况;女性患者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可能因激素变化等因素影响,疼痛可能会有一定波动;有长期不良坐姿等生活方式的人群,脊柱炎相关疼痛可能更易发生且症状相对更明显。
脊柱畸形:病情晚期时,脊柱炎可导致脊柱出现畸形。常见的有脊柱呈竹节样改变,脊柱活动度几乎完全丧失,如强直性脊柱炎晚期患者可出现脊柱驼背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的外观及日常生活,限制其弯腰、转身等基本动作。对于儿童患者,脊柱畸形的发展可能会影响其身高发育及心肺等重要脏器的功能;女性患者脊柱畸形可能会对其心理产生较大影响,造成自卑等情绪;有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脊柱畸形进展可能会更快。
外周关节症状
髋关节受累:在一些脊柱炎中较为常见,如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髋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是常见表现,可导致患者行走困难,严重时可出现髋关节强直,影响下肢的正常功能。儿童患者髋关节受累时,可能会表现为步态异常,如跛行等;女性患者髋关节受累可能会影响其日常的行走、上下楼梯等活动;有外伤史等病史的患者,髋关节受累的症状可能会被掩盖或加重病情判断难度。
膝关节等其他外周关节:也可能受累,出现关节疼痛、肿胀、压痛及活动受限等症状,以非对称性累及多见,单个或少数关节受累较为常见,如膝关节受累时可表现为膝关节肿胀、疼痛,屈伸不利等。不同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的人群,外周关节受累的表现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例如年轻患者外周关节受累可能恢复相对较好,但如果不及时治疗也会导致关节功能严重受损;女性患者外周关节疼痛可能在月经前后有不同表现;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等生活方式的人群,外周关节受累后恢复可能相对较慢。
全身症状
疲劳:许多脊柱炎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疲劳感,即使经过休息也难以缓解。这种疲劳感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及学习等。年龄较大的患者可能更容易被疲劳感困扰,且恢复时间可能较长;女性患者在生理期等时期疲劳感可能会加重;有睡眠障碍等生活方式问题的人群,疲劳感可能更为明显。
低热:部分患者会出现低热情况,体温一般在37.5℃左右,很少超过38℃。但并不是所有脊柱炎患者都会出现低热症状,其存在个体差异。儿童患者低热时可能表现为精神不佳、食欲减退等;女性患者低热可能与自身激素调节等因素有关;有免疫功能低下等病史的患者,低热可能提示病情处于活动期,需要密切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