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急性肺水肿患者的护理包含一般护理、病情观察、给氧护理、用药护理和心理护理。一般护理需调整合适体位、保证安静舒适环境;病情观察要监测生命体征及症状;给氧采用高流量吸氧并评估效果;用药要观察利尿剂效果及不良反应、控制血管扩张剂输液速度;心理护理要安抚患者及沟通家属以助患者配合治疗。
一、一般护理
1.体位:让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两腿下垂,这样可以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担。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需由专业人员协助调整合适体位,避免因体位不当加重病情。对于有基础心肺疾病的患者,更要精准调整体位以改善呼吸状况。
2.休息与环境:保证患者安静休息,将患者安置在舒适、通风良好的病房,保持环境温度适宜,避免寒冷刺激,因为寒冷可能导致血管收缩,加重肺水肿。不同年龄患者对环境温度要求略有差异,儿童体温调节能力较弱,需特别注意环境温度维持在22-24℃左右。
二、病情观察
1.生命体征监测: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每15-30分钟测量一次并记录。对于老年患者,其生命体征可能波动较大,需更加频繁细致监测;儿童患者由于各系统发育不完善,生命体征变化更快,要随时关注。呼吸方面需注意呼吸频率、深度及节律,若出现呼吸急促、困难加重等情况要及时处理。
2.症状观察:观察患者咳嗽、咳痰情况,注意痰液的颜色、量和性质。急性肺水肿患者常咳粉红色泡沫痰,若发现痰液性状改变需及时汇报医生。同时观察患者意识状态,如出现烦躁不安、意识模糊等情况,提示病情可能加重,需立即采取措施。
三、给氧护理
1.吸氧方式:给予高流量吸氧,一般氧流量为6-8L/min,可通过鼻导管或面罩吸氧。使用面罩吸氧时要确保面罩与患者面部贴合良好。对于儿童患者,要选择合适规格的吸氧面罩,保证吸氧效果且避免对面部皮肤造成损伤。可通过湿化瓶湿化氧气,防止干燥的氧气刺激呼吸道。
2.吸氧效果评估:密切观察患者吸氧后的症状改善情况,如呼吸困难是否缓解、发绀是否减轻等。若吸氧后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需及时调整吸氧方式或进一步评估病情。
四、用药护理
1.药物选择与观察:遵医嘱使用利尿剂等药物,如呋塞米等。用药过程中观察患者尿量变化,呋塞米使用后尿量会增加,通过尿量可初步判断药物的利尿效果。同时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如呋塞米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等,对于老年患者和儿童,由于其生理特点,更易发生电解质紊乱,需密切监测血钾、血钠等电解质水平。
2.血管扩张剂使用:若使用硝酸甘油等血管扩张剂,要注意监测血压,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因为血管扩张剂可能导致血压下降。对于有低血压病史的患者,使用时要格外谨慎,需密切关注血压变化趋势。
五、心理护理
1.患者心理安抚:患者由于突然出现急性肺水肿,往往会产生恐惧、焦虑情绪。护理人员要主动与患者沟通,安慰患者,向其解释病情和治疗措施,缓解其紧张情绪。对于儿童患者,可通过温柔的语言、亲昵的动作进行安抚,消除其陌生感和恐惧感。
2.家属沟通:向患者家属讲解病情和护理要点,取得家属的配合与支持,让家属在旁陪伴安慰患者,有助于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