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惊厥是儿童常见惊厥性疾病,多发生于6个月~5岁儿童,与体温骤然升高有关,表现为突然肌肉抽搐伴意识障碍,处理要保持呼吸道通畅、监测生命体征、及时降温,不同年龄人群及有基础病史儿童有不同特点及注意事项,可通过控制体温、增强免疫力预防,需早发现早处理保障儿童健康安全。
一、发烧惊厥的基本概念
发烧惊厥,医学上称为热性惊厥,是儿童时期常见的惊厥性疾病,多发生于6个月~5岁的儿童,通常与发热性疾病中体温骤然升高有关。其发生机制目前认为可能与儿童大脑发育尚未成熟,发热时神经元异常放电有关。
二、发烧惊厥的表现
热性惊厥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全身或局部肌肉抽搐,多伴有意识障碍,持续时间一般较短,数秒至数分钟不等。发作形式可分为全身强直性惊厥、阵挛性惊厥等。
三、发烧惊厥的处理原则
1.保持呼吸道通畅:将患儿侧卧,防止呕吐物误吸引起窒息。
2.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儿的呼吸、心率、血压等情况。
3.及时降温:可采用物理降温方法,如用温水擦拭患儿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同时尽快就医,医生可能会根据情况使用药物辅助降温。
四、不同年龄人群发烧惊厥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婴幼儿(6个月~3岁):此阶段儿童大脑发育更不完善,发烧惊厥相对更常见,且惊厥表现可能更不典型,家长需格外注意观察体温变化,一旦发热需积极采取降温措施,因为该年龄段儿童体温调节中枢不稳定,更容易因发热引发惊厥。在发热期间要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维持内环境稳定。
学龄前儿童(3~5岁):相对婴幼儿来说,大脑发育有所进展,但仍需关注发热情况,当体温超过38.5℃时可适当采取降温措施,避免体温骤升引发惊厥。此阶段儿童在惊厥发生后,家长要安抚儿童情绪,缓解其因惊厥带来的恐惧心理。
五、有基础病史儿童发烧惊厥的特殊情况
有神经系统基础病史儿童:这类儿童发生发烧惊厥时风险更高,惊厥可能诱发原有神经系统疾病的加重。家长平时需密切监测此类儿童的体温,在发热初期就应积极采取降温预防措施,如提前准备好退热药物(需遵循医生指导,因为有基础病史可能对某些药物有特殊禁忌),并且要及时送医,以便医生能针对其基础病史进行综合处理。
有发热惊厥家族史儿童:此类儿童发生发烧惊厥的概率相对较高,家长更要加强对儿童体温的监测,在儿童发热时,除了常规的物理降温等措施外,要更警惕惊厥的发生,一旦发现儿童有发热迹象,就应做好防护措施,如让儿童平卧,头偏向一侧等准备,以便在惊厥发生时能及时正确处理。
六、预防发烧惊厥的措施
控制体温:当儿童处于可能发热的环境或患有发热性疾病时,要密切关注体温变化,当体温达到38℃左右时,可适当采取物理降温,如使用退热贴等,对于有高热惊厥史的儿童,体温超过37.5℃时就可考虑采取一些预防措施。
增强免疫力:通过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方式增强儿童免疫力,减少发热性疾病的发生,从而降低发烧惊厥的风险。保证儿童摄入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让儿童每天进行适量的户外活动,如每天户外活动1~2小时等。
总之,对于发烧惊厥要做到早发现、早处理,同时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应对措施,以保障儿童的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