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与痛风性关节炎区别
痛风是因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致血清尿酸升高、有多种临床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痛风性关节炎是其主要临床表现之一,由尿酸盐结晶沉积关节等引发炎症,痛风有除关节炎外的其他表现,两者实验室检查等有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对其有影响,男性多见且40岁以上常见,不良生活方式等是诱因,特殊人群有不同情况。
一、定义
1.痛风:是一种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所致的代谢性疾病,其临床特征为血清尿酸升高、反复发作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形成、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等,严重者可出现关节破坏、肾功能损害。
2.痛风性关节炎:是痛风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是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及其周围组织引起的炎症性关节病。
二、发病机制
1.痛风:主要是体内尿酸生成过多或排泄减少,导致血尿酸水平升高,当血尿酸浓度超过饱和点时,尿酸盐结晶析出并沉积在组织中,引发机体的炎症反应等一系列病理过程。例如,一些遗传性酶缺陷等因素可导致尿酸生成增多;而肾脏疾病等可引起尿酸排泄减少。
2.痛风性关节炎: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滑膜、滑囊、软骨及其他组织中,刺激滑膜等组织,激活炎症细胞,释放炎症介质,如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等,从而引起关节的炎症反应,出现红肿、疼痛、功能障碍等表现。
三、临床表现
1.痛风:除了痛风性关节炎的表现外,还可能有痛风石形成,痛风石可出现在耳廓、关节周围等部位;部分患者会出现尿酸性肾结石等泌尿系统表现,严重肾功能损害者可出现水肿、高血压等全身表现。
2.痛风性关节炎:多突然发作,常于夜间或清晨发病,受累关节红肿热痛,疼痛剧烈,常见于第一跖趾关节,也可累及踝、膝、腕、指等关节,发作具有自限性,数天或数周可自行缓解,但容易反复发作。
四、实验室检查
1.血尿酸测定:痛风患者血尿酸多升高,而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在急性发作期血尿酸可能正常或轻度升高。
2.关节液检查: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关节液中可找到尿酸盐结晶,这是诊断痛风性关节炎的重要依据之一。
3.影像学检查:痛风患者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痛风石的影像学表现,如X线检查可见关节软骨缘破坏,关节面不规则等;痛风性关节炎在急性发作期影像学可无明显特异性表现,慢性期可出现关节间隙狭窄等改变。
五、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等因素影响
1.年龄:痛风多见于40岁以上的男性,但近年来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年龄与痛风整体情况相关,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在病情发展和表现上可能会因身体机能等因素有所不同。
2.性别: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这与男性的激素水平、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女性在绝经前由于雌激素的保护作用发病率较低,绝经后发病率接近男性。
3.生活方式:长期高嘌呤饮食(如大量摄入动物内脏、海鲜、肉类等)、酗酒、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是痛风和痛风性关节炎的重要诱发因素。例如,长期大量饮酒可影响尿酸代谢,增加血尿酸水平;缺乏运动可导致机体代谢减缓,尿酸排泄可能减少。
4.病史:有痛风家族史的人群患病风险较高;既往有肾脏疾病等影响尿酸排泄疾病的患者更容易发生痛风及痛风性关节炎。特殊人群如孕妇、老年人等,孕妇患痛风时需特别注意药物对胎儿的影响,用药需谨慎;老年人器官功能衰退,尿酸代谢等功能可能下降,在治疗和护理上需更加关注其身体耐受性等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