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有腰背部疼痛(隐匿起病、腰骶部为主、超3月、夜痛晨僵明显、活动后缓解,年轻及久坐等易加重)和外周关节症状(非对称、寡关节受累,40%-50%患者受累,年龄小者更常见);影像学上骶髂关节X线早期可无异常、进展后有间隙等改变,CT敏感性高于X线,MRI对早期诊断价值更高;实验室检查中HLA-B27阳性率高但非确诊依据,血沉和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活动期常升高可辅助评估病情活动度,不同年龄等因素对各检查及指标有影响
一、症状表现
1.腰背部疼痛:多为隐匿起病,疼痛位置主要在腰骶部,一般持续3个月以上,夜间痛或晨僵明显,活动后可缓解是其特点。研究表明,约90%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会出现腰背部疼痛症状,且晨起时脊柱僵硬感较为常见,持续时间通常超过30分钟,活动后能一定程度减轻。这种疼痛与患者的年龄、生活方式有一定关联,年轻患者相对更易出现此类持续且反复的腰背部不适,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的生活方式可能会加重疼痛症状。
2.外周关节症状:可累及髋、膝、踝等外周关节,呈非对称性、寡关节受累。约有40%-50%的患者会出现外周关节受累情况,以髋关节受累较为常见,可导致髋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等,年龄较小的患者外周关节受累相对更为多见,可能影响其正常的行走、运动等生活能力。
二、影像学表现
1.骶髂关节X线检查:早期骶髂关节X线可能无明显异常,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骶髂关节间隙模糊、变窄、骨质破坏等改变。一般发病几年后才会逐渐在X线上显现出骶髂关节的典型病变,对于有相关症状的患者,定期进行骶髂关节X线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病变。
2.骶髂关节CT检查:CT检查对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敏感性高于X线,能更早发现骶髂关节的细微病变,如骨质侵蚀、硬化等。在病程较短但高度怀疑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中,CT检查常被采用来辅助诊断,年龄较小的患者由于骨骼发育等因素,CT检查相对更能清晰显示病变情况。
3.磁共振成像(MRI)检查:MRI对于骶髂关节病变的早期诊断价值更高,可发现X线和CT不能检测到的早期骨髓水肿、炎症等改变。尤其是在临床高度怀疑强直性脊柱炎但常规影像学检查无明显异常时,MRI检查能更早地提示病变,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MRI检查都能较好地显示骶髂关节的病变情况,但需要考虑患者的病史等因素,如有金属植入物等情况可能会影响MRI检查结果。
三、实验室检查
1.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LA-B27):HLA-B27阳性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的阳性率较高,约90%左右的患者HLA-B27呈阳性,但HLA-B27阳性并不一定就患有强直性脊柱炎,HLA-B27阴性也不能完全排除该病。其阳性结果对于强直性脊柱炎的辅助诊断有一定价值,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HLA-B27阳性率有一定差异,一般男性阳性率相对稍高一些,在病史方面,家族中有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人群HLA-B27阳性者患该病的风险相对更高。
2.炎症指标:血沉(ESR)和C反应蛋白(CRP)常升高,提示体内存在炎症反应。病情活动期时,ESR和CRP升高更为明显,通过监测这两项指标可以辅助评估病情的活动程度。年龄较小的患者在炎症指标变化上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需要结合具体症状和其他检查综合判断,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长期劳累、感染等可能会导致炎症指标升高,从而影响对病情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