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力缺陷多动症主要有注意障碍、活动过多、冲动任性等表现,注意障碍在不同年龄段、性别、生活方式、病史下有不同体现;活动过多在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下有相应表现;冲动任性在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下也各有特点。
一、注意障碍
年龄因素影响:在不同年龄段表现有所差异。学前儿童可能表现为玩玩具时容易分心,不能专注于一项活动,对家长的指令经常充耳不闻;学龄儿童则在课堂上难以集中注意力听讲,做作业时容易被周围的事物吸引,频繁分心,常常丢三落四,如弄丢学习用品等。例如有研究显示,约50%-70%的多动症儿童存在明显的注意持续时间短的情况,在学校环境中这种注意障碍会严重影响学习效率。
性别差异体现:一般来说,男女都可能出现注意障碍,但表现形式可能略有不同。男孩可能更倾向于在活动过多的同时伴有注意不集中,而女孩可能相对更隐匿一些,更多表现为在需要安静专注的任务上难以维持注意力,比如阅读时容易溜号等,但总体上注意障碍是多动症的核心表现之一。
生活方式关联:如果儿童本身生活环境嘈杂、学习任务过多且不规律等,会加重注意障碍的表现。例如在一个充满各种干扰因素的家庭学习环境中,多动症儿童的注意分散情况会比在安静有序环境中更明显。
病史相关影响:如果儿童既往有神经系统发育异常等病史,往往更容易出现明显的注意障碍。比如有早产、低出生体重等情况的儿童,发生注意力缺陷多动症中注意障碍的概率相对较高。
二、活动过多
年龄特征:幼儿期就可能表现得比同龄儿童活泼好动,坐不住,经常在座位上扭来扭去,难以安静地玩耍。学龄期则在课堂上小动作不断,擅自离开座位,到处乱跑或攀爬,影响课堂秩序。研究发现,多动症儿童在清醒状态下的活动量明显多于正常儿童,平均每分钟的身体活动次数要高出2-3倍。
性别差异体现:男孩通常活动过多的表现更为突出,在操场上、教室里等场所奔跑、打闹等行为明显多于女孩,但女孩也可能存在活动过多的情况,只是相对不那么外显。
生活方式关联:如果儿童缺乏足够的户外活动时间,多余的能量无法释放,会加剧活动过多的表现。比如长期待在室内,缺乏规律的运动安排,多动症儿童的活动过多现象会更明显。
病史相关影响:有脑部损伤病史的儿童,发生活动过多的可能性更大。例如有产伤、脑部感染等病史的儿童,活动过多的症状往往比较显著。
三、冲动任性
年龄表现:幼儿期可能表现为缺乏耐心,难以等待,比如在排队等待时会频繁插队;学龄期则表现为在课堂上急于抢答问题,还没等老师把问题说完就抢先回答,或者在与同学相处时容易冲动发脾气,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一项针对多动症儿童的追踪研究显示,约60%的多动症儿童存在冲动任性的表现,在与同伴交往和学校生活中经常因为冲动行为引发矛盾。
性别差异体现:男孩的冲动任性可能更多体现在攻击性行为、过度活跃等方面,女孩则可能更多表现为情绪冲动,容易哭泣、发脾气等,但本质都是难以控制自己的冲动行为。
生活方式关联:如果儿童生活中经常处于高压、紧张的环境中,会加重冲动任性的表现。比如家庭关系不和谐、学习压力过大等情况,会让多动症儿童更容易出现冲动发脾气等行为。
病史相关影响:有神经发育异常病史的儿童,冲动任性的情况往往更为严重。例如有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家族史的儿童,其冲动任性的表现可能比普通儿童更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