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性猝死的原因包括冠心病相关和先天性心脏病相关,冠心病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致心肌缺血缺氧引发恶性心律失常致猝死,中老年人及有不良生活方式人群风险高,肥厚型心肌病等先天性心脏病可因异常致猝死;非心源性猝死包括呼吸系统疾病相关、神经系统疾病相关和电解质紊乱相关,急性肺栓塞等呼吸系统疾病、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神经系统疾病、严重电解质紊乱均可引发猝死
一、心源性猝死
(一)冠心病相关
冠心病是导致心源性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狭窄或阻塞,引起心肌缺血缺氧。当发生急性心肌缺血时,可能引发恶性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从而导致猝死。大量临床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的风险显著高于正常人群。例如,有长期随访研究发现,约30%的冠心病患者最终以猝死为首发表现。在年龄方面,中老年人尤其是50岁以上男性,由于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相对较快,冠心病患病率高,心源性猝死风险更高;而有吸烟、高血压、高血脂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冠心病发病风险增加,心源性猝死风险也随之上升。
(二)先天性心脏病
某些先天性心脏病也可导致猝死。如肥厚型心肌病,这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心肌疾病,以心室非对称性肥厚为解剖特点。患者可能出现流出道梗阻,影响心脏的正常泵血功能,在运动或情绪激动等情况下,容易诱发恶性心律失常而猝死。据统计,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年猝死率约为1%-2%,且多见于青少年和年轻人。先天性长QT综合征也是一种遗传性离子通道病,患者心脏电生理活动异常,容易发生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进而导致猝死,这种疾病在儿童和青少年中也有一定的发病比例。
二、非心源性猝死
(一)呼吸系统疾病相关
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也可能引发猝死。例如,急性肺栓塞,当肺动脉主干或major分支被血栓堵塞时,会导致肺循环阻力急剧增加,引起右心衰竭,进而影响整个循环系统,导致心搏骤停。肺栓塞的发生与长期卧床、手术、创伤、恶性肿瘤等因素有关。对于长期卧床的老年人,由于下肢静脉血液回流缓慢,容易形成血栓,若血栓脱落则可能导致肺栓塞。另外,支气管哮喘严重发作时,可导致严重的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引起呼吸、循环衰竭,也可能引发猝死。哮喘急性发作时,气道痉挛、黏液分泌增加等导致气道严重阻塞,若救治不及时,可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
(二)神经系统疾病相关
某些神经系统疾病也可导致猝死。例如,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量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可引起颅内压急剧升高,导致脑疝形成,进而影响呼吸、循环中枢,引发呼吸、心跳骤停。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见于动脉瘤破裂等情况,中青年人群中也有发病,且起病急骤,若未能及时诊断和治疗,猝死风险很高。另外,脑干出血等严重的脑血管意外,由于脑干是呼吸、循环的中枢所在部位,出血后容易迅速影响呼吸、心跳的正常节律,导致猝死。
(三)电解质紊乱相关
严重的电解质紊乱也可引发猝死。例如,严重的低钾血症或高钾血症。低钾血症时,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发生改变,容易出现心律失常,如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等,严重时可导致心室颤动而猝死。高钾血症时,心肌细胞的兴奋性降低,可出现心脏传导阻滞、心动过缓等,严重时也可引发心脏停搏。电解质紊乱常见于长期腹泻、呕吐、大量应用利尿剂等情况,老年人由于肾功能减退等原因,电解质调节能力下降,更容易发生电解质紊乱导致猝死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