褥疮需从预防、分期处理及护理要点多方面关注。预防包括定期翻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改善营养状况;分期处理有Ⅰ期加强预防,Ⅱ期保护创面,Ⅲ期清除坏死组织,Ⅳ期可能需手术干预;护理要点涵盖创面护理、肢体功能锻炼、心理护理。
一、褥疮的预防措施
1.定期翻身: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一般每2-3小时翻身一次,这有助于避免身体某一部位长期受压,减少褥疮发生风险。例如,对于年龄较大、行动不便且长期卧床的老年人,更需严格按时翻身,因为老年人皮肤相对松弛、血液循环功能可能较弱,长期受压更容易出现褥疮。对于婴幼儿等特殊人群,由于皮肤娇嫩,也需注意避免局部长时间受压,根据其活动情况适当调整体位。
2.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每天用温水清洁皮肤,尤其是易发生褥疮的部位,如骶尾部、髋部、足跟等。清洁后轻轻擦干,保持皮肤干燥。对于出汗较多的患者,如肥胖者或在炎热环境下的患者,更要注意及时清洁皮肤,防止汗液刺激皮肤引发褥疮。
3.改善营养状况:保证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摄入,对于预防褥疮很重要。例如,患有慢性疾病导致营养不良的患者,需通过调整饮食或必要的营养补充来改善营养状态,因为良好的营养状况有助于维持皮肤的正常功能和修复能力。
二、褥疮的分期及对应处理
1.Ⅰ期褥疮
表现为局部皮肤红、肿、热、痛或麻木,皮肤完整。处理措施主要是继续加强预防措施,如增加翻身次数,在受压部位使用减压垫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可使用气垫床等辅助设备来分散压力。
2.Ⅱ期褥疮
表皮或真皮部分缺损,表现为浅表溃疡,创面呈粉红色,无坏死组织。处理时要注意保护创面,避免感染。可使用无菌的敷料覆盖创面,如水胶体敷料等,这类敷料有助于保持创面湿润,促进愈合。对于婴幼儿发生Ⅱ期褥疮,由于其皮肤更为娇嫩,选择敷料时需特别注意其温和性,避免对皮肤造成刺激。
3.Ⅲ期褥疮
全层皮肤缺损,可深及皮下组织,但尚未累及肌肉、骨骼。创面有坏死组织,但深度不超过筋膜。处理时需要清除坏死组织,可使用清创剂等。同时要保持创面清洁,根据创面情况选择合适的敷料,如藻酸盐敷料等。对于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发生Ⅲ期褥疮,需更加关注血糖控制,因为高血糖环境不利于创面愈合。
4.Ⅳ期褥疮
全层皮肤缺损,伴有肌肉、骨骼或其他深层组织的暴露或感染。处理较为复杂,可能需要外科手术干预,如清创术、皮瓣移植术等。对于老年人或身体状况较差的患者,在考虑手术时需综合评估其全身状况,确保手术的耐受性。
三、褥疮的护理要点
1.创面护理
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进行创面处理,定期更换敷料。观察创面的变化,如创面的大小、颜色、渗出情况等。如果发现创面有异常的异味、红肿加重等感染迹象,需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对于长期卧床且体质较弱的患者,更要密切观察创面,防止感染扩散。
2.肢体功能锻炼
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对非受压部位进行适当的肢体功能锻炼,如进行关节的屈伸活动等。这有助于促进全身血液循环,也有利于防止肌肉萎缩等并发症。对于儿童患者,在进行肢体功能锻炼时要注意方式和强度,避免过度活动造成损伤。
3.心理护理
褥疮患者往往需要长期卧床,可能会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医护人员及家属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例如,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其心理需求,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家属的陪伴和安抚尤为重要,可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等方式缓解患儿的不良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