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死是貌似健康或病情基本恢复稳定者短时间内非创伤性突然死亡,心血管系统相关因素有冠心病急性发作(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致心肌缺血缺氧引发心律失常等致猝死,特定人群风险高)、恶性心律失常(先天性心脏离子通道病等致电生理异常引发,年轻人剧烈运动等易诱发);呼吸系统相关因素有急性肺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脱落阻塞肺动脉致循环障碍等致猝死,特定人群高危);神经系统相关因素有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破裂致颅内压升高等影响中枢致猝死,特定人群易患);其他因素有严重电解质紊乱(钾代谢异常致心肌功能异常致猝死,特定人群需监测)、过敏反应(严重过敏致喉头水肿等致循环衰竭致猝死,有过敏史人群接触过敏原需警惕),应重视健康生活方式、定期体检、控制基础疾病,出现紧急情况立即求助。
一、心血管系统相关因素
1.冠心病急性发作: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或阻塞,当斑块破裂引发血栓形成,迅速阻塞血管,使心肌急性缺血缺氧,可引发心室颤动等严重心律失常,从而导致猝死。有研究表明,在冠心病患者中,约有一定比例会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并进而导致猝死,尤其是那些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严重且未得到有效控制的患者,年龄较大者(通常≥40岁)、有吸烟史、高血压、高血脂等病史的人群风险更高。例如,长期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增加冠心病急性发作导致猝死的可能性。
2.恶性心律失常:如心室颤动、室性心动过速等。某些先天性心脏离子通道病,如长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等,会导致心脏电生理异常,容易引发恶性心律失常。这类疾病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不同性别均可发病,有家族史的人群需格外警惕。年轻人中若存在这类先天性心脏问题,在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等情况下,更易诱发恶性心律失常导致猝死。
二、呼吸系统相关因素
1.急性肺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脱落,随血液循环到达肺部,阻塞肺动脉及其分支,导致肺循环障碍。大面积肺栓塞会引起严重的呼吸困难、胸痛、低血压等,进而可导致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最终引发猝死。长期卧床、手术后制动、下肢骨折等患者是肺栓塞的高危人群,年龄较大者、肥胖者风险相对更高,不同性别均可患病,但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中发生率可能相对较高。
三、神经系统相关因素
1.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可引起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还可能导致颅内压急剧升高,引发脑疝,进而影响呼吸、循环中枢,导致猝死。高血压患者、有脑血管畸形的人群等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高危人群,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中老年人相对多见,高血压未得到良好控制的患者更易发生此类情况。
四、其他因素
1.严重电解质紊乱:如严重的低钾血症或高钾血症。钾离子对维持心肌细胞的正常电生理功能至关重要,严重低钾会导致心肌兴奋性增高、心律失常,严重高钾会使心肌收缩力减弱、传导阻滞,均可引发猝死。长期腹泻、呕吐、使用排钾利尿剂等情况易导致低钾血症,而肾功能不全、大量输入库存血等可能引起高钾血症,各种年龄人群都可能因电解质紊乱出现风险,尤其是患有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用药的人群更需密切监测电解质水平。
2.过敏反应:严重的过敏反应可在短时间内导致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引起呼吸困难、循环衰竭,从而导致猝死。有明确过敏史的人群,接触过敏原后若未及时有效救治,发生猝死的风险极高,不同年龄、性别均可发生,例如对某些药物、食物、花粉等过敏的人群,在接触过敏原时需高度警惕。
需要强调的是,我们应重视健康生活方式,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控制基础疾病,以降低猝死的发生风险。一旦出现疑似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寻求专业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