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尿酸血症是痛风发生的重要基础,约10%高尿酸血症患者会发展为痛风,痛风有特定临床特征,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对其有影响,男性较女性易患病且随年龄增长患病率升高,高嘌呤饮食、缺乏运动是危险因素,儿童、孕妇、老年人等特殊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如儿童避免高嘌呤食物、孕妇优先非药物干预、老年人综合基础疾病等调整。
人体尿酸的生成与排泄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当各种原因导致尿酸生成过多或排泄减少时,就会出现高尿酸血症。正常情况下,血尿酸水平男性约为150-380μmol/L,女性约为100-300μmol/L,超出正常范围则为高尿酸血症。大量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症患者中,约有10%会发展为痛风。这是因为尿酸盐结晶会在关节等部位沉积,引发炎症反应,从而导致痛风发作。例如,通过对大量高尿酸血症患者的长期随访研究发现,随着血尿酸水平的持续升高,关节部位尿酸盐结晶沉积的概率增加,进而引发痛风的风险也随之上升。
痛风有其特定的临床特征
痛风急性发作时,多表现为单个关节突然出现剧烈疼痛、红肿、发热等症状,常见于第一跖趾关节,也可累及踝关节、膝关节等。而高尿酸血症患者可能长期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仅表现为血尿酸水平升高。痛风的发作往往与饮食、饮酒、创伤、手术等因素有关,在这些诱因下,尿酸盐结晶从关节等组织中析出,刺激局部组织引发炎症。与高尿酸血症不同,痛风的诊断不仅依靠血尿酸水平,还需要结合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关节液中是否找到尿酸盐结晶等进行综合判断。
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对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影响
年龄与性别方面
男性相较于女性更容易患高尿酸血症及痛风,这与男性的生理特点以及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随着年龄增长,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血尿酸水平都有逐渐升高的趋势。老年人由于身体代谢功能减退,尿酸排泄能力下降,所以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相对较高,进而痛风的发病风险也会增加。例如,老年男性由于激素水平变化等多种因素,尿酸代谢紊乱的概率高于年轻男性,更容易出现高尿酸血症并发展为痛风。
生活方式方面
高嘌呤饮食是导致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重要危险因素。长期大量摄入动物内脏、海鲜、肉类、饮酒(尤其是啤酒)等,会使尿酸生成增多。比如,长期大量饮用啤酒的人群,啤酒中的嘌呤成分会显著增加尿酸生成,从而提高患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风险。另外,缺乏运动的生活方式也不利于尿酸的排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代谢功能,有助于尿酸的排出,而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的人更容易出现尿酸代谢异常。
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儿童
儿童高尿酸血症相对较少见,但如果存在遗传代谢性疾病等情况可能会出现。儿童期应注意避免过度摄入高嘌呤食物,如部分海鲜等。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药物使用需格外谨慎,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如通过调整饮食结构、适当增加运动等方式来维持尿酸水平正常,避免因高尿酸血症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可能产生的潜在不良影响。
孕妇
孕妇出现高尿酸血症时需要特别关注。一方面要注意饮食调整,避免高嘌呤食物摄入,同时要保证营养均衡。由于孕妇用药需要考虑对胎儿的影响,所以在治疗高尿酸血症时应优先选择非药物干预措施,如合理控制饮食、适当适度运动等。如果病情需要用药,必须在医生的严格评估下谨慎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
老年人
老年人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在应对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时,要综合考虑其基础疾病情况。比如老年人可能同时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在选择治疗方式时要避免对基础疾病产生不良影响。在饮食方面,要根据老年人的消化功能等进行合理调整,保证营养的同时严格控制高嘌呤食物摄入。运动方面要选择适度的方式,避免过度运动对关节等造成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