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死前兆包括胸痛、呼吸困难、心悸、晕厥、疲劳乏力等。胸痛多为心前区压榨等感并放射,中老年等特定人群风险高;呼吸困难是呼吸费力等,老年人等特定人群易出现;心悸是心跳异常,年轻人等特定人群易诱发;晕厥是突然意识丧失,老年人等特定人群易出现;疲劳乏力是极度疲倦难缓解,中老年等特定人群易出现,均与心脏功能等相关且受不同人群及生活方式影响。
一、胸痛
1.表现及原理:猝死前兆中胸痛较为常见,多表现为心前区压榨性、闷痛或紧缩感,疼痛可向左肩、左臂内侧、颈部、下颌等部位放射。这是因为心脏缺血缺氧,刺激心脏内的痛觉神经纤维,通过神经传导引起相应部位疼痛。例如,有研究发现,冠心病患者在心肌缺血发作时常常出现心前区胸痛症状,而部分患者最终发生猝死可能与严重的心肌缺血未得到及时缓解有关。
2.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影响:中老年人群尤其是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以及长期吸烟、酗酒、缺乏运动、高盐高脂饮食的人群,发生胸痛且为猝死前兆的风险相对较高;男性在更年期后相对女性更易因心血管问题出现胸痛等猝死前兆表现。
二、呼吸困难
1.表现及原理:患者会感觉呼吸费力、气不够用,严重时可能出现端坐呼吸、喘息等。这是由于心脏功能受损,心输出量减少,导致肺部淤血,影响气体交换。比如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随着病情进展,心脏泵血功能下降,会逐渐出现呼吸困难,若病情进一步恶化可能引发猝死,此时呼吸困难就是重要前兆之一。
2.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影响: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出现,但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心肺功能本身较弱,更易因心肺疾病出现呼吸困难作为猝死前兆;女性在围绝经期等特殊时期,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影响心血管系统,生活方式不良也会增加呼吸困难及猝死风险;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基础的人群,呼吸困难作为猝死前兆的可能性增大。
三、心悸
1.表现及原理:自觉心跳过快、过慢或不规则,能感觉到心脏跳动明显。这是心脏节律或频率异常导致,如心律失常,包括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严重心律失常是导致猝死的重要原因,而这些心律失常发作前常表现为心悸。例如,有研究表明,频繁发作室性早搏的患者,若早搏持续恶化发展为恶性心律失常,就可能出现猝死,而心悸是早搏等心律失常常见的早期表现。
2.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影响:年轻人长期熬夜、过度劳累、大量饮用咖啡或浓茶等可能诱发心悸,进而成为猝死前兆;中老年人群本身心脏传导系统可能退化,若有基础心脏疾病,心悸更易作为猝死前兆出现;女性在情绪波动较大时,也可能因心脏电活动紊乱出现心悸,增加猝死风险。
四、晕厥
1.表现及原理:突然发生短暂的意识丧失,倒地后可自行恢复。多是由于心脏输出量突然减少,脑供血不足引起。比如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心脏射血受阻,心输出量下降,可导致脑缺血而发生晕厥,若未及时处理,可能进展为猝死,晕厥就是其前兆之一。
2.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影响:老年人血管调节功能下降,且可能有心脏瓣膜病等,更易出现晕厥前兆;女性在妊娠、贫血等情况下,也可能因心脏相关问题出现晕厥;长期卧床、突然改变体位等生活方式也可能诱发晕厥成为猝死前兆。
五、疲劳乏力
1.表现及原理:感觉极度疲倦,休息后也难以缓解。这可能是心脏功能减退,机体供血供氧不足所致。例如心力衰竭患者,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全身组织器官灌注不足,会出现持续的疲劳乏力,若病情进一步发展可能引发猝死,疲劳乏力是早期信号之一。
2.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影响:中老年人群本身代谢功能相对较弱,若有心脏疾病,更易出现疲劳乏力;女性在月经周期、孕期等特殊阶段,身体负担加重,也可能因心脏问题出现疲劳乏力;长期高强度工作、缺乏休息的人群,疲劳乏力作为猝死前兆的可能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