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死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心血管系统相关原因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致心肌缺血缺氧引发急性心肌梗死的冠心病(病变重、年龄大、有基础病史者风险高)及心室颤动等恶性心律失常(有遗传史、后天因素影响及有基础心脏疾病的中老年人风险高);呼吸系统相关原因有下肢深静脉血栓脱落致肺栓塞的急性肺栓塞(长期卧床等人群、年龄大及有恶性肿瘤病史者风险高);神经系统相关原因有颅内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年龄大、有高血压病史者风险高);其他原因包括严重过敏反应(有过敏史者、儿童及老年人风险高)和电击(接触危险电流者,从事高危职业及儿童更易受影响)
一、心血管系统相关原因
1.冠心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严重时可引发急性心肌梗死,而急性心肌梗死是导致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大量临床研究表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越重,发生急性心血管事件导致猝死的风险越高。在年龄方面,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内皮功能逐渐减退,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增加,老年人患冠心病进而引起猝死的风险相对较高;男性在更年期前由于激素等因素影响,冠心病发生率可能高于女性,但更年期后女性风险逐渐接近男性。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病史的人群,冠心病的发病风险显著升高,更容易因冠心病引发猝死。
2.恶性心律失常
如心室颤动,是导致猝死的常见严重心律失常。心脏电活动紊乱,心室不能有效收缩泵血,导致心脏骤停。遗传性心律失常疾病,像长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等,与基因突变有关,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发病风险较高。一些后天因素,如电解质紊乱(如严重低钾血症、高钾血症)、心肌缺血、药物不良反应等也可诱发恶性心律失常。在年龄上,任何年龄段都可能发生,但对于有基础心脏疾病的中老年人更易出现。男性和女性在这方面的易感性差异相对不突出,但有相关基础疾病的人群风险更高。
二、呼吸系统相关原因
1.急性肺栓塞
通常是由于下肢深静脉血栓脱落,随血液循环到达肺部,阻塞肺动脉及其分支。肺循环阻力增加,右心负荷加重,严重时可导致急性右心衰竭,引发猝死。长期卧床、手术术后、下肢骨折等情况易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这类人群肺栓塞风险较高。年龄较大的人群由于活动减少等因素,肺栓塞发生率相对较高;有恶性肿瘤病史的人群,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肺栓塞风险也增加。男性和女性在这方面的易感性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但有上述高危因素的人群需高度警惕。
三、神经系统相关原因
1.蛛网膜下腔出血
多由颅内动脉瘤破裂引起,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刺激脑膜及神经,可导致严重的颅内压增高、脑功能紊乱,甚至引发脑疝,进而导致猝死。动脉瘤的发生与先天血管发育异常、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因素有关。年龄较大、有高血压病史的人群动脉瘤破裂风险较高;男性和女性在动脉瘤的发生上没有显著性别差异,但有相关基础疾病的人群需重视。
四、其他原因
1.过敏反应
严重的过敏反应可导致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引起呼吸困难、窒息,若不及时抢救可导致猝死。某些食物(如海鲜、坚果等)、药物、昆虫叮咬等都可能引发严重过敏反应。任何人都有可能发生严重过敏反应,但有过敏史的人群风险更高。在年龄上,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全,可能对某些过敏原更敏感;老年人的免疫系统功能下降,也可能增加严重过敏反应的风险。男性和女性在过敏反应的易感性上没有绝对的性别差异,但有过敏史的人群需随身携带急救药物并了解急救措施。
2.电击
人体接触电流后,电流通过人体导致心脏电活动紊乱、呼吸肌麻痹等,可迅速导致猝死。在生活中,接触漏电的电器、遭遇雷击等情况都可能发生电击。任何人群在接触到危险电流时都有发生猝死的可能,但从事电工等高危职业的人群接触电流的风险相对较高。年龄对电击后的后果影响较大,儿童由于身体电阻等因素,可能更容易受到电流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