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女性尿频尿急是怎么回事呀
孕期尿频尿急可由生理性和病理性原因引起,生理性是子宫增大压迫膀胱及激素变化,病理性包括尿路感染和妊娠期糖尿病;应对上生理性可调整排尿习惯等,病理性尿路感染需遵医嘱用影响小的抗生素等,妊娠期糖尿病要控血糖,孕妇需注意个人卫生等并及时就医及产检。
一、生理性原因
1.子宫增大压迫膀胱:怀孕后,随着孕周增加,子宫逐渐增大,当子宫增大到一定程度时,会对前方的膀胱产生压迫。一般在妊娠早期,增大的子宫尚在盆腔内时,就可能开始压迫膀胱;到了妊娠中晚期,子宫升入腹腔,虽然对膀胱的直接压迫有所缓解,但子宫增大仍会影响膀胱的正常容积。例如,妊娠12周左右的子宫,已超出盆腔,可压迫膀胱导致尿频,这是孕期常见的生理性改变,主要与子宫的解剖位置变化相关,不同孕周子宫对膀胱的影响程度不同。
2.激素变化影响:孕期体内激素水平会发生显著变化,其中孕激素水平升高可能会使输尿管平滑肌松弛,导致输尿管蠕动减慢,同时膀胱逼尿肌的兴奋性也可能受到一定影响,使得膀胱的储尿功能发生改变,从而出现尿频尿急症状。这种激素变化是孕期特有的生理过程,从怀孕早期就开始逐渐显现,并且会随着孕周增加持续存在一定影响。
二、病理性原因
1.尿路感染:
孕期尿路感染的特点:怀孕后由于尿液中葡萄糖含量增加、输尿管蠕动减慢等因素,容易发生尿路感染。常见的病原体有大肠杆菌等。孕期尿路感染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部分孕妇还可能伴有腰酸、发热等表现。例如,有研究表明,孕期尿路感染的发生率较非孕期有所升高,这与孕期特殊的生理环境密切相关。
与正常生理尿频的区别:尿路感染导致的尿频尿急往往还会伴有尿痛,严重时可能出现血尿等情况,而单纯生理性压迫引起的尿频一般不伴有尿痛等症状,通过尿常规等检查可以进行鉴别,尿常规中若发现白细胞、细菌等异常则提示可能存在尿路感染。
2.妊娠期糖尿病:
对泌尿系统的影响: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血糖升高会使尿液中含糖量增加,从而容易滋生细菌,引发泌尿系统感染,出现尿频尿急症状;同时,高血糖状态下尿液渗透压改变,也会影响肾脏的重吸收功能等,导致尿频。有研究显示,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发生泌尿系统感染的风险高于正常孕妇,进而出现尿频尿急相关表现。
其他伴随症状:妊娠期糖尿病除了尿频尿急外,还可能伴有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异常等表现,通过血糖检测等可以明确诊断。
三、应对措施及注意事项
1.生理性原因的应对:对于子宫增大压迫膀胱引起的尿频尿急,一般无需特殊治疗,孕妇可以通过调整排尿习惯来缓解,比如定时排尿,不要等到膀胱过度充盈才去排尿,每次尽量排空膀胱;同时,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坐着,适当活动,以减轻子宫对膀胱的压迫。
2.病理性原因的处理:
尿路感染:如果是尿路感染导致的尿频尿急,需要就医,医生会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一般会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抗生素进行治疗,但具体药物需严格遵循医嘱,孕妇不可自行用药。同时,要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多饮水,增加排尿量,通过尿液的冲刷作用减少细菌在尿路的停留。
妊娠期糖尿病:对于妊娠期糖尿病引起的尿频尿急,首先要控制血糖,通过饮食控制、适当运动等方式,如果血糖控制不佳可能需要使用胰岛素治疗。在控制血糖的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泌尿系统症状的变化,同时定期进行血糖监测、尿常规等检查,以评估病情控制情况。
3.特殊人群(孕妇)温馨提示:孕妇在出现尿频尿急症状时,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要过于紧张。要注意个人卫生,每天用温水清洗外阴,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勤换内裤。同时,要注意观察尿频尿急症状的变化,如果症状加重或伴有其他不适,如发热、尿痛加重等,应及时就医。在饮食方面,要注意适量饮水,但不要一次性大量饮水,以免加重尿频症状;可以适当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等。另外,孕期要按时进行产前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确保母婴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