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瘘是怎么回事
膀胱瘘是膀胱与其他器官或部位存在异常通道致尿液异常流出的疾病,常见类型有膀胱阴道瘘和膀胱直肠瘘,分别有不同病因;临床表现包括尿液异常流出和感染表现,不同年龄人群表现有差异;诊断方法有影像学检查(超声、静脉肾盂造影、膀胱镜检查)和亚甲蓝试验;治疗原则包括手术治疗(非感染急性期尽早手术,有感染先控感染再手术,不同年龄手术风险预后不同)和非手术治疗(较少用,多为留置导尿管引流促愈合),需综合多因素诊断治疗。
一、膀胱瘘的定义
膀胱瘘是指膀胱与其他器官或部位之间存在异常通道,导致尿液通过异常通道流出到其他部位。
二、常见类型及病因
(一)膀胱阴道瘘
1.病因
分娩损伤是最主要的原因,如难产、产程过长等导致膀胱与阴道之间的组织受压缺血坏死形成瘘管;此外,妇科手术(如子宫切除术、盆底手术等)也可能损伤膀胱与阴道的连接组织而引发膀胱阴道瘘;放疗后局部组织纤维化、感染性疾病(如结核累及膀胱和阴道)等也可导致膀胱阴道瘘。
对于不同年龄人群,育龄期女性多与分娩相关因素有关;老年女性可能因盆底组织松弛、放疗等因素;儿童则可能是先天性发育异常或医源性损伤等原因。
(二)膀胱直肠瘘
1.病因
肠道疾病如克罗恩病可累及膀胱,导致膀胱与直肠之间形成瘘管;结直肠恶性肿瘤侵犯膀胱;腹部手术(如结直肠手术、膀胱手术等)操作不当损伤相邻组织也可能引发膀胱直肠瘘;外伤(如骨盆骨折等)也可能导致膀胱直肠之间的组织损伤形成瘘。
不同年龄人群中,克罗恩病在中青年人群中相对多见;恶性肿瘤则在中老年人群中更常见;儿童可能因先天性肠道发育畸形或外伤等原因。
三、临床表现
1.尿液异常流出
对于膀胱阴道瘘患者,可表现为阴道持续流尿液,不受控制,尤其在站立位时明显;膀胱直肠瘘患者则可出现粪便中有气体或粪便样物质混入尿液中,同时可能伴有排尿时经直肠排气等表现。
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膀胱瘘患者可能因无法准确表达而出现尿布持续潮湿、外阴部刺激等表现;老年患者可能因合并其他基础疾病,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需仔细观察。
2.感染表现
长期尿液异常流出可导致局部感染,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泌尿系统感染症状,如膀胱阴道瘘患者可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异味,伴有发热等全身感染症状;膀胱直肠瘘患者可出现下腹部疼痛、腹泻、发热等表现。
对于免疫力较低的人群,如老年人、儿童、患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的人群,感染可能更容易发生且症状可能更严重。
四、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可初步了解膀胱周围组织情况,观察是否有异常的液体聚集等情况,但对于瘘管的显示可能不够清晰。
静脉肾盂造影:能了解泌尿系统的形态和功能,有助于发现泌尿系统的异常,对膀胱瘘的诊断有一定帮助。
膀胱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膀胱内的情况,明确瘘口的位置、大小等,是诊断膀胱瘘的重要手段之一。
不同年龄人群在进行影像学检查时需考虑其身体状况和配合程度,儿童可能需要在麻醉下进行检查,老年患者可能需要考虑其心肺功能等情况对检查的耐受性。
2.亚甲蓝试验:将亚甲蓝溶液注入膀胱,观察阴道或直肠内是否有蓝色液体流出,以判断是否存在膀胱阴道瘘或膀胱直肠瘘。
五、治疗原则
1.手术治疗
多数膀胱瘘需要通过手术修复瘘管。手术时机的选择很重要,一般来说,对于非感染急性期的膀胱瘘,应尽早手术修复;如果存在感染等情况,需先控制感染,待炎症消退后再行手术。
不同年龄人群手术的风险和预后有所不同,儿童手术需考虑其生长发育因素,老年患者需充分评估其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对手术的耐受性。
2.非手术治疗
对于一些较小的、早期发现的瘘管,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可尝试非手术治疗,如留置导尿管保持膀胱持续引流,促进瘘口愈合,但这种情况相对较少,多数还是需要手术治疗。
总之,膀胱瘘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泌尿系统相关疾病,需要根据具体的类型、病因、患者的年龄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进行诊断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