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相关因素涉及大量体液渗出、疼痛与应激反应、血容量不足等方面。大量体液渗出因烧伤面积深度、年龄、病史而异;疼痛等创伤刺激引发强烈应激反应致血管收缩加重休克,性别影响较小,生活方式如吸烟饮酒有影响;有效循环血容量锐减由体液渗出和应激反应致,老年人因器官功能衰退等更易发生休克,需密切监测老年患者血容量和循环状况。
一、烧伤面积与深度相关因素
(一)大量体液渗出
1.机制:烧伤后,受损的皮肤屏障功能遭到破坏,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创面的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高,使得血管内的液体成分,如血浆等大量渗出到组织间隙和创面外。一般在烧伤后2-3小时渗出开始明显,24-48小时达到高峰。对于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体液渗出量更大,因为烧伤面积越大、深度越深,受损的皮肤面积和程度越严重,毛细血管损伤范围越广,导致大量血浆样液体丢失。例如,研究表明,Ⅱ度-Ⅲ度烧伤面积超过30%的患者,体液渗出的量和速度都会显著增加,这是造成休克的重要基础因素。
2.年龄影响:儿童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在同等面积烧伤时,体液渗出的比例相对成人更高,发生休克的风险也相对更高。这是由于儿童的皮肤薄,皮肤屏障功能相对较弱,且体液总量占体重的比例与成人不同,儿童体液总量占体重的比例相对较高,所以在烧伤后体液渗出时,丢失的体液占总体液的比例更大,更容易出现休克。
3.病史影响:有基础心肺疾病的患者,在烧伤后由于体液大量丢失,有效循环血容量急剧减少,心肺的代偿功能相对较差,更容易发生休克。因为本身心肺功能就存在一定问题,在面对烧伤导致的循环血量骤减时,无法像心肺功能正常的患者那样有效地维持血液循环和氧供。
二、疼痛与应激反应因素
(一)强烈应激反应
1.机制:烧伤造成的疼痛等创伤刺激会引起机体强烈的应激反应。应激状态下,体内会释放大量的儿茶酚胺等激素,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这些激素会导致外周血管收缩,进一步减少了组织的血液灌注,特别是对于已经因为体液渗出而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的患者,血管收缩会使组织灌注不足的情况更加严重,从而加重休克的发展。例如,严重烧伤患者体内儿茶酚胺水平显著升高,通过作用于血管平滑肌的受体,引起血管收缩,影响组织的血液供应。
2.性别影响:一般情况下,性别对烧伤休克期因应激反应导致休克的影响相对较小,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女性在生理期,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对应激的反应可能会略有不同,但总体来说不是主要的影响因素。不过,在临床护理和治疗中,仍需关注患者的整体状态,包括性别相关的激素变化对机体应激反应的潜在影响。
3.生活方式影响:长期吸烟的患者,其血管本身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损伤,血管弹性较差,在烧伤后应激状态下,血管收缩功能的调节可能会受到更大影响,更容易出现循环障碍,加重休克。而长期饮酒的患者,肝脏等器官功能可能受到一定影响,在面对烧伤引起的应激时,机体的代偿能力可能相对较弱,也更容易发生休克相关问题。
三、血容量不足相关因素
(一)有效循环血容量锐减
1.机制:一方面是由于烧伤创面大量体液渗出导致血管内液体丢失,另一方面,应激反应引起的血管收缩等因素进一步减少了有效循环血容量。随着体液的持续渗出,血管内的红细胞、血浆蛋白等有形成分和液体成分不断丢失,使得血液的携氧能力和胶体渗透压下降,进一步影响组织的氧供和血液循环,导致休克的发生。例如,当烧伤患者的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到一定程度时,心输出量降低,组织灌注不足,出现休克的一系列表现,如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尿量减少等。
2.特殊人群情况:老年人各器官功能逐渐衰退,包括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在烧伤后,老年人的机体代偿能力较弱,对于体液丢失和血容量减少的耐受程度更低,更容易在烧伤休克期发生休克。而且老年人的血管弹性差,在应激反应时血管收缩的调节功能也相对较差,进一步增加了血容量不足导致休克的风险。在护理老年烧伤患者时,需要更加密切地监测血容量和循环状况,及时采取措施补充血容量,以预防休克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