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标准
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表现包括症状(如咳嗽、咳痰、发热、胸痛、呼吸困难、全身症状等)和体征(早期可能无明显体征,进展后有肺部实变体征且不同年龄人群有特点);实验室检查有血常规(白细胞等变化及儿童特点)、CRP(升高及不同年龄意义)、PCT(细菌感染时变化及不同年龄价值)、病原学检查(痰涂片、培养及血培养等);影像学检查有胸部X线(早期及进展表现及不同年龄差异)和胸部CT(不典型时及重症评估价值);诊断需综合主要标准(呼吸困难、影像学表现、血气分析等)和次要标准(体温、白细胞等),临床诊断结合具体情况并与其他疾病鉴别,特殊人群需考虑其特殊状况对诊断的影响。
一、临床表现
1.症状方面:
常见症状有咳嗽、咳痰,部分患者可出现脓性痰或血痰,还可能伴有发热,体温可呈不同程度升高,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发热表现有所差异,儿童可能体温波动较大,而老年人发热可能不典型,表现为低热或无明显发热。同时可伴有胸痛,咳嗽或深呼吸时胸痛加剧,累及胸膜时可出现胸膜炎性胸痛。部分患者会有呼吸困难,这与肺部炎症影响气体交换有关,不同年龄人群呼吸频率变化不同,儿童呼吸频率增快较为明显。
此外,还可能出现乏力、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一般健康人群出现这些全身症状相对较明显,而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可能症状被基础疾病掩盖,表现不典型。
2.体征方面:
早期可能无明显体征,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肺部实变体征,如叩诊浊音、触觉语颤增强、可闻及支气管呼吸音等。不同年龄人群肺部体征有一定特点,儿童肺部听诊可能闻及湿啰音等,老年人肺部体征可能相对不典型,需仔细听诊判断。
二、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可能有变化,多数患者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提示存在细菌感染等情况,但也有部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白细胞计数可不高甚至降低。对于儿童,血常规变化需结合年龄等因素综合判断,如婴幼儿感染时白细胞变化可能与成人不同。
2.C反应蛋白(CRP):
CRP常升高,且其升高程度与炎症反应程度相关,可作为炎症活动的指标之一,在病情监测中具有一定意义。不同年龄人群CRP升高的临床意义需结合具体病情分析,如新生儿CRP升高需警惕严重感染可能。
3.降钙素原(PCT):
细菌感染时PCT可升高,对于鉴别细菌感染与非细菌感染有一定帮助,若PCT明显升高提示细菌感染可能性大,尤其是严重细菌感染时。不同年龄人群PCT的正常范围及临床意义有差异,儿童PCT变化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有重要参考价值。
4.病原学检查:
痰涂片及痰培养:痰涂片可初步观察病原菌形态,痰培养有助于明确病原菌种类,指导抗生素使用,但要注意标本采集的规范性,避免污染。对于不同年龄人群,痰标本采集难度不同,儿童可能需要特殊的采集方法以获取有效标本。
血培养:怀疑败血症等严重感染时需进行血培养,以明确是否有血流感染及病原菌种类,对于有基础疾病或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血培养意义更大。
三、影像学检查
1.胸部X线:
早期可表现为肺纹理增粗,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片状、斑片状浸润阴影或间质性改变,边缘密度不均匀等。不同年龄人群胸部X线表现有差异,儿童肺部X线特点与成人不同,需熟悉儿童胸部X线正常及异常表现。
2.胸部CT:
对于胸部X线表现不典型或需要更清晰观察肺部病变细节时可选择胸部CT,能发现更小的病灶,对于明确肺炎的部位、范围等有重要价值,尤其是对于重症肺炎患者,胸部CT有助于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四、诊断标准综合判断
1.主要标准:
出现呼吸困难,呼吸频率增快等;
胸部影像学显示新出现的斑片状浸润影、肺实变影等;
血气分析提示低氧血症等。
2.次要标准:
体温>38℃;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0×10/L或<4×10/L,或中性粒细胞减少;
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状;
存在基础疾病等。
符合1项主要标准或3项次要标准可临床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但需结合患者的具体临床情况,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等进行全面评估,同时要注意与其他类似疾病如肺结核、肺癌等进行鉴别诊断。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孕妇等,在诊断时需充分考虑其特殊的生理病理状况对各项检查指标及临床表现的影响,例如老年人可能多种基础疾病并存,临床表现不典型,需要更细致地分析各项检查结果来明确诊断。



